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歷史性轉折點
http://www.kblhh.cn 2008-09-23 14:36 來源:中國石化報
新中國成立前,石油工業十分落后,地質勘探沒有統一計劃,沒有先進設備和資金保證,僅有少數地質專家在陜北、甘肅、新疆、四川等局部地區進行過石油地質勘探。
新中國誕生后,我國石油天然氣勘探有了較大發展,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發展速度仍很緩慢。1958年2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黨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聽取了石油工業部新任部長余秋里的詳細匯報,石油工業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已被黨中央擺在重要位置上,鄧小平提出“石油勘探工作,應當從戰略方向考慮問題”,“戰略、戰役、戰術總是要三者結合的……把真正有希望的地方如東北、蘇北和四川這三塊搞出來就很好”。
石油工業部對石油發展戰略進行了新的部署,改變以往石油工業人力、物力全部集中在大西北的現狀,加強對東北松遼、華北等地的勘探力量,奏響了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的序曲。
1958年4月在東北成立的松遼石油勘探局,投入5個地質詳查隊、6個地質研究隊、9個重磁力隊等,至此,石油勘探大會戰在一望無際的松遼平原上打響了。
由于最早鉆探的松基一井和松基二井見到的是較薄的生油層,且沒有見到油氣顯示,下口井怎么部署就成為能否有所突破的關鍵。為了確定松基三井位置,一大批地質專家們夜以繼日地分析研究,決心把基準井井位定在油氣遠景最好的地區,既兼顧地層又探油氣,爭取做到“一箭雙雕”。
專家們經過反復研究才最終確定了井位,松基三井于1959年4月11日開鉆,8月下旬完井試油,于9月26日開井放噴,日產原油14.9噸,在中國人民歡慶國慶10周年的時候,英雄的大慶人登上天安門,向黨和國家領導人報捷。
1960年2月,黨中央批準石油部關于開展大慶石油會戰的報告,在全國上下通力支持下,各路石油大軍很快云集大慶。從松基三井噴油發現油田后僅用7個月的時間,松遼盆地百里長垣上的7個背斜構造均見工業油流,顯露出一個大油田的英姿。
松基三井噴油以及大慶油田的發現,猶如中國天空上的一聲春雷,向世界宣告:中國徹底甩掉了貧油的帽子,從此,中國的石油工業開始騰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