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能源消耗憂慮
http://www.kblhh.cn 2008-01-16 16:24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筆者整理了一下我國過去20年的主要工業消耗情況,包括能源、煤炭、電力、鋼材和水泥,進一步理清了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主要工業品的消耗數據,不由得對2010年的經濟數據產生一絲憂慮。
從能源消耗情況看,過去20年,我國萬元GDP對應的能耗有了大幅度降低。1985年,萬元GDP的標煤能耗為8.48噸,1990年下降到4.56噸,1995年是1.94噸,2000年進一步下降到1.52噸。到2006年,這一數字已降低為1.16噸,預計2007年可降低到1.04噸。如果2010年降低到0.95噸的水平,已低于國家預期的1.0的指標。那么,到2010年,我國標煤能耗大約需要36億噸。即2008~2010年的4年,需要增長40%。
從煤炭消耗情況看,1985年,萬元GDP消耗煤炭9噸,2005年下降到1.2噸。如果2010年下降到0.92噸,則屆時我國年產煤炭要達到35億噸,比2006年要增加12億噸。5年增速接近50%。
從鋼材生產情況看,與能源和煤炭的情況不同,1985年,萬元GDP消耗鋼材0.4噸,1997年和1998年降低到0.129噸。1999年后,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啟動和我國重型機械的加速發展,鋼材消耗迅速增大,到2006年,萬元GDP需要的鋼材上升到0.226噸,升幅是驚人的。尤其是2001年之后,鋼材生產增速都比經濟名義增長率要快10個百分點。假設鋼材需求在2010年下降到0.158噸的水平,則屆時我國鋼材年需求量將達到6億噸,比2007年的實際水平要高出1億噸。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未來3年,我國鋼材產量似乎都不可能滿足市場急劇膨脹的需求。特別是,如果鋼材消耗占比不下降,比如說達到0.2的水平,則屆時年鋼材消費將超過7億噸。
水泥的情況要更特殊一些。1985年,萬元GDP消費水泥1.61噸,1995年迅速下降到0.7噸。此后12年,這個數字一直穩定在0.6噸左右。但水泥的產量卻快速上升了。1985年,我國水泥產量1.45億噸,2007年預計達到15億噸。如果2010年水泥消耗系數下降到0.52噸,則屆時需要水泥20億噸,比2007年還要多5億噸產能釋放。
電力供應顯然早已達到極限。1985年,萬元GDP消耗電力0.45度,1995年下降到0.149度,首次低于0.15度的水平。但此后12年,這個數字只是緩慢下降到如今的0.135度。顯然,電力消費系數不可能再大幅度下降。假設2010年該系數下降到0.105,則年發電量需要達到4萬億度,相當于比2007年再增加30%。按照此前的數據,我國年耗電煤已經達到8億噸,2010年的電煤消耗將達到11億噸。想一想,現在的供應都這么緊張,2010年,我們的煤炭從哪里來?未來3年,我國的煤炭供應能增加10億噸嗎?
由此可以推斷,在可以預見的3年里,我國的煤炭、水泥、鋼材、電力的供應緊張局面很難得到緩解,除非在這3年中實現經濟硬著陸,將通脹指數壓低到1%~2%左右,同時將經濟名義增長率降低到11%以下。否則,在2008~2010年的這3年,很可能由于上述產品的供不應求而引發持續的漲價,最終產生高通脹而導致經濟急剎車。(揚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