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直補”推動風電設備產業升級
http://www.kblhh.cn 2008-08-27 09:31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熱點,風力發電是新能源發電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前景的發電方式。8月20日,國家財政部發布《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將對符合支持條件的首50臺兆瓦級風電機組按照600元/千瓦的標準予以補助,其中,整機制造企業和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各占50%。我們認為,該補助政策將有助于推動風電設備產業的技術進步,從而加速產業的升級和發展。行業龍頭金風科技、華銳鑄鋼、東方電氣,以及零部件制造商湘電股份、特變電工、長城電氣有望受益。
風電發展如火如荼
風電是世界新能源中相對最為成熟的一種。丹麥是風電利用的成功典范,在這個只有500萬人、4.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風機數量高達5344臺,總裝機容量為312萬千瓦,提供全國20%的電力,該國計劃到2030年風電占總發電量的比重達到50%。德國是目前世界第一風電大國,總裝機容量為1844萬千瓦,占總發電量的比重為6.2%,德政府2000年提出今后將不再發展新的核電站,新增電力需求主要靠發展風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來解決,計劃到2020年風電占總發電量的比重至少達到20%。美國預計到2015年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2025年達到1億千瓦。印度計劃到2012年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千瓦。據歐洲風能協會預測,到2020年,世界風電裝機將達到12.3億千瓦,年新增裝機1.5億千瓦,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將達到11.8%,有可能超過核電和水電。
我國目前風機制造業廠商有四五十家,競爭頗為激烈。除了金風科技、大連華銳之外,今年以來,以上海電氣風電、江蘇新譽、湖南湘電、華儀電氣為代表的第二類風機企業的產能迅速跟上,其合計產能有望達到300萬千瓦;而進入2009年,銀星能源等第三類企業的產能也有望充分釋放。
政策推動產業升級
此次補貼政策將給予前50臺機組600元/千瓦的補貼,目的在于支持大型風電設備普及和關鍵技術研發,同時推動風電設備制造技術的國產化。我們認為,目前我國具備獨立制造兆瓦級容量風電機組的量產廠商屈指可數,此項政策將使我國風機容量級別進一步和國際市場的主流接軌,有助于加速風電產業的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又反過來推動整個產業的升級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例如600千瓦風機的葉片在國內不能生產時,賣160萬元/副,實現國產化后,現在已經降到50萬元/副。
隨著風電設備國產化率的不斷提高,風電設備制造規模化、系列化、標準化的推進,根據國外的經驗,我們可以預測未來風電成本呈現下降趨勢,并且下降速度快于其他幾種可再生能源形式。以歐洲為例,歐洲每千瓦風電成本從1982年的13歐分,下降為2007年的4歐分左右,25年間風電成本下降了大約2.25倍。預計2010年度電成本下降至3歐分/kWh,2020年降低至2.34歐分/kWh。我國風電上網電價平均0.53元,而火電平均0.387元,對比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價格上漲,風能將成為日益具有競爭力的可推廣的清潔能源之一,預計2015年前后風電電價將與火電接軌。
獲益門檻較高
雖然該政策能夠極大地鼓勵風電設備技術國產化、促進風電設備產業升級,但我們也發現,真正能夠享受此項優惠政策的企業并不多。
目前,政策確定支持的技術標準是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在1.5兆瓦以上。我們預計龍頭企業中的金風科技、華銳鑄鋼、東方電氣符合財政部這一門檻;零部件制造商中,湘電股份、特變電工、長城電氣有望受益。
此外,補貼對風電設備商利潤的實際提升作用有限。按照600元/千瓦計算,50臺1.5兆瓦的風機一共能夠增加4500萬元的利潤。若整機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平分,二者各只能夠獲得2250萬元的利潤增加,這對全年業績影響不大。
當然,“現金直補”說明我國風電行業已真正引起了國家的足夠重視,后續或將出臺更多支持政策,例如風電電價機制的理順、對風電企業給予定期減免所得稅的優惠政策、稅收補貼比照燃料乙醇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的政策等,從而逐步開啟中國風電發展的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