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思考:一保一控皆有數
http://www.kblhh.cn 2008-08-18 15:03 來源:中國鋼鐵網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工作,提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這就是一保一控。
一保一控是現階段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深入解讀、認真領會好這個重要決策,對于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大背景下厘清當前形勢、凝聚共識、穩定經濟預期、堅定發展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一保一控反映了中央對國內外復雜形勢的深刻洞悉和對當前經濟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準確把握。
今年以來,國內接連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外部又有美國次貸危機不斷演進所卷涌過來的陣陣暗流,國內外形勢云譎波詭。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沖擊在不斷顯現,經濟生活當中一些矛盾在暴露,一些問題在凸顯,一些風險在積累。突出表現為股票市場低迷,價格持續下跌;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仍在不斷傳導;經濟增長出現回落苗頭。
在這種情勢下,一些人感到了憂慮和迷惑,對形勢發展的認識出現了偏差,對經濟增長的前景預期產生了搖擺,他們希望聽到權威的聲音,希望看到積極的信號,迫切期望出臺能立竿見影的政策。
現在,中央已經作出了宏觀判斷,發出了明確的決策信號。
新的宏觀決策,是中央在深入各地考察調研,深入聽取方方面面意見和建議后,審時度勢、熟籌善斷后的結果。它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國內外復雜形勢的深刻洞悉,對當前經濟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準確把握,是當前厘清形勢之要、凝聚共識之基。關鍵是要把它的精神實質領悟好,貫徹好,落實好,化為現實的力量。
宏觀調控決策自去年早些時候“防過熱”到下半年提出“雙防”,再到當前“保控并舉、突出抑脹”,在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的邏輯上是一脈相傳的;在形勢變化的應對上,是因勢利導、適時微調的;在秉承“發展是硬道理”的宗旨上,是堅定不移的。
“保控并舉”,體現了中央力求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相對可控的價格環境中爭取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調控思路。“突出抑脹”,則反映出中央對于價格形勢的高度重視,對防范次貸危機風險傳導的高度警覺。
當前,國內物價漲幅盡管與以往相比偏高,但放到全球范圍內橫向比較,漲幅并不十分突出,且仍帶有結構性上漲特征,還尚未達到全面通貨膨脹的程度。更為重要的是,特大自然災害和美國次貸危機雖然帶來了挑戰和考驗,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傷害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國內需求可資挖掘的潛力還十分巨大,支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基礎和物質支撐條件也依然堅實雄厚。我們沒有理由對經濟預期過于擔憂,更不可因之降低信心。
一保一控的決策折射出中央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堅定決心。
上半年剛過,美國次貸危機又出現了新的發展。在美國,一些商業銀行機構接連倒閉,信用卡市場違約率上升,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資金困境,股價爆跌,次貸危機大有向信用危機、債務危機方向演變之勢。通貨膨脹高企,消費信心下降,失業率上升,美國經濟正在滑向滯脹。
全球化將中美兩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在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不可避免地要通過各種渠道輻射到中國經濟體當中。事實上,今年以來,這種輻射效應越來越明顯。
我們認為,次貸危機的最大后果,是造成了國際價格體系的失序和嚴重扭曲,將長期以來全球經濟高增長低物價時代劃上了句號,全球經濟進入了通貨膨脹階段。
接下來各國經濟發展,可能有三種大的前景。一種是繼續維持高水平增長,但與之相伴的是高企的物價;一種是滯脹,經濟低水平增長甚至處于停滯狀態,而通貨膨脹仍然很高;一種是通縮,無論是增長還是物價,都處于相當低的水平。
中國經濟何去何從?中央決策已經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
在高增長低物價這個最優選擇難以企及的情況下,犧牲一點高增長,以換取物價上漲的穩控性,從而達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調控境界,這是一種理論上的選擇,也是當前現實情況下所能爭取的最善安排,這就是一保一控的內在邏輯關系和精神實質。
深刻領悟中央決策的精神實質,應該看到,它本質上是發出了一個積極進取的信號。不僅體現了中央對復雜局勢和突出矛盾的深刻洞悉與準確把握,而且也折射出中央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風險與機遇的戰略評估和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堅定決心,是當前穩定預期之本、堅定信心之源。
領悟和把握好一保一控的決策信號,需要進一步穩定預期,增強信心。
現代經濟從一定程度上理解,就是信用經濟,就是信心經濟、預期經濟。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根源,固然是在當代國際金融貨幣制度下,美元信用貨幣長期無度擴張的必然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全球投資者對美元資產持有信心的頓挫,放大了危機效應,產生了信用危機,從而將美國經濟拋到了滯脹的邊緣。前者之覆,殷鑒不遠。
對于危機,中國人通常是這樣來理解的:危機是危險與機遇同在,危險中孕育著機遇,抓住機遇就能轉危為安,化險為夷。今年以來,歷史罕見的低溫冰雪災害、藏獨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圣火傳遞風波和舉辦北京奧運會,可謂一個挑戰接連一個挑戰。但我們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勇敢面對,決不退縮,從挑戰中積極尋找機遇,在把握住機遇當中沉著應對挑戰,闖過了一道道關口,通過了一個個嚴峻考驗,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人民面對困難、戰勝挑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力量。
美國次貸危機的不斷蔓延給全球經濟包括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風險,是對我們的又一個挑戰。中央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挑戰和風險的戰略判斷仍然是: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
實質上,我們面對的國際國內經濟和社會形勢是非常復雜的。從根本上講,現在是國內和國際經濟實力的較勁,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較量,是機遇和挑戰的博弈。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經濟和社會背景下,我們能夠經受住年初雨雪冰凍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考驗,能夠在如此復雜的國際國內的經濟社會背景下圓滿舉辦奧運會,就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應對國際復雜局面的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只要我們領悟和把握好中央的決策信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心,牢牢掌握主動權,全面扎實做好各項經濟工作,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夠闖過難關,開辟一個新的發展境界!(來源:中國資本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