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08-15 09:52 來源:上海證券報
7月工業生產增速放緩 出口減速是主因
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增長14.7%,增速不但創下年內最低,而且遠遠低于市場預期。
對此,有專家認為,雖然7月份工業生產增速出現回落,但并未改變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工業經濟發展勢頭符合宏觀調控的目標,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本報記者李雁爭
前7月增加值同比增長16.1%
數據顯示,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7%,比6月回落1.3個百分點。
歷史數據顯示,1月-2月的平均增加值為15.4%,3月-6月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是17.8%、15.7%、16.0%和16.0%。此前,市場對7月的預期是16.0%。
從行業來看,除化工產品略有增長之外,大部分行業出現了增速放慢。受出口放慢的影響,紡織行業增幅從上半年的12.7%下降為7月的10%。同時,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也放慢明顯,從21.4%下降到了15.8%。
從產品來看,受6月調價和未來繼續調價預期的激勵,原油產量增長明顯,從上半年的1.7%加快至7月的5%。與此同時,由于電煤價格管制,原煤生產從14.8%下滑至10.9%;電力價格調整力度偏低,加大了供給短缺,增幅從12.9%降至8.1%。今年汽車庫存增加明顯,也拖累了汽車行業,汽車產量從17.6%的增幅下調至13.2%。數據還顯示,1月-7月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增長16.1%,低于1月-6月的16.3%。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統計的是全部國有工業企業和年產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所完成的增加值。
出口減速是主要原因
對于7月份的數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認為,出口減速是造成工業生產放緩的主要原因。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外部需求減少、人民幣持續升值、調整出口退稅率、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等多項政策調整的影響,7月份出口同比增長26.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3個百分點。
其次,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影響了工業生產。受國際原油、鐵礦石等初級產品價格上升的影響,我國能源、原材料價格也呈現出不斷攀升的勢頭。加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部分企業經營出現了困難,生產意愿下降,突出表現在發電量、鋼鐵、汽車等生產出現了回落。
雷曼兄弟公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還指出,為確保奧運會舉辦期間空氣質量,7月下旬,有關部門關停了北京周邊的部分工業生產企業,這也對當月的數據存在一定影響。孫明春預計,8月份的工業生產增長可能將繼續下滑。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葉衛平表示,我國工業企業增加值90%以上是依靠勞動密集型以及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近一年的宏觀調控,目標就是實現減少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工業份額。在這個過程中,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一定回落是正常現象。
祝寶良也表示,雖然7月份工業生產增速出現回落,但并未改變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工業經濟發展勢頭符合宏觀調控的目標,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數據顯示,高技術制造業呈現加快發展。1-7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7.5%,同比加快0.4個百分點,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1.4個百分點。按可比價計算,高技術制造業占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為10%,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
祝寶良認為,總的來看,今年我國的工業生產表現出速度適中、結構優化、效益穩定、質量提高的特點。我國工業生產保持持續、穩定、較快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存在著平穩較快增長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