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 吉林工業經濟躍動發展活力
http://www.kblhh.cn 2008-08-13 15:40 來源:中國機械報
國家實施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舉措,并提供了諸多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以來,吉林省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顯現極大的活力。自2006年起,全省經濟增長速度已連續2年居全國第2位。2007年,全省完成工業增加值1873.8億元,同比增長23.6%,工業增速居全國第10位,比上年前移了10位;全省工業實現利潤413億元,同比增長103%,創歷史最好水平,其增速也躍居到全國第8位。
今年1~6月,盡管國際國內出現諸多不利因素,但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勢頭仍保持健康、強勁,各項指標繼續居全國前列和同期最好水平。經濟增速同比增長16.5%,創歷史新高,增速居全國第2位;財政收入同比增長46.6%,增幅居全國第三;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預計增長23%左右,增速躍居全國第6位;實現利潤預計增長50%。這表明,吉林省已脫胎換骨,告別“東北現象”,工業經濟步入又快又好的發展軌道。
民營經濟發展生機勃勃
事實和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目前,吉林省已有3228戶國企完成了改制,改制面達99%。現記者在吉林省采訪時已很難找到真正意義上的省屬和市屬國有企業,國企已紛紛由單一主體的企業變身為多元主體的股份制企業。而全省國有資本的比重也由改制前的82.6%下降到34.5%。
雖然國有資本的比重在不斷降低,但其總量卻得到快速增長。這說明,改制后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和增值能力增強了。數據顯示,2007年,吉林省國資委出資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增加值均比上年增長了30%還多,利潤則增長了2倍以上。
與此同時,3年來民營經濟卻得到快速發展。在吉林省全力發展民營經濟,將其做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的指導思想下,“實現民營經濟3年騰飛計劃”和“全民創業年”等重大舉措相繼推出和實施,大批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也不斷跟進,致使全省民營經濟近年異常活躍。在全省工業經濟中的比重已由2004年的10%稍強,發展到現在的38.8%,從業人員已占到全省城鎮就業職工的58.7%。去年,全省民營經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平均增長了50%,投資額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6..2%,上繳稅金也占到了全省地方財政收入的56.1%。國企全面改制完成后,通過全力發展民營經濟,吉林省經濟發展從原來的“單腿慢走”變為“雙腿快跑”。
大項目建設超常規發展
告別“東北現象”,吉林省工業經濟發展又快又好的第二個主要標志是外資投入激增,大項目建設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針對本省所具有的政策、土地、勞動力、資源和人才優勢,該省采取了諸多強力措施大力廣泛地開展招商引資,借助外力發展自己。
據吉林省統計局統計,2004年,全省實際引進到位資金僅為120.98億元,而2005年則達到242.91億元,同比增長了100.8%;2006年這一數字達到了475.48億元,同比又猛增了95.7%;而2007年,全省實際引進外省到位資金更是突破了700億元,達到756.9億元,同比增長了59.1%,已是2004年的6.25倍,其中主要是工業投資。
針對該省經濟總量偏小,必須超常規發展才能迎頭趕上的現狀,吉林省同時狠抓固定資產投入和大項目建設,以致實現了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目標和數據。2005年前,吉林省每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也就是100多億元。當年,當省里提出要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00億元時,很多人都認為不可思議,覺得根本完不成。而實際情況是,由于敢想敢干,措施得力,吉林人四平八穩干事業的心態還真就被重壓改變了,其潛力也被激發出來。結果2005年全省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30億元,2006年又新增近千億元,2007年更是新增1198.88億元,增幅為4..8%,其中工業投資增幅高達49%。
過去3年,吉林省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6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2005年、2006年連續2年居全國第一,致使其投資規模在全國的比重由3年前的2%,提高到了去年的2.9%。更重要的是,通過投資,吉林省增強了實力,增加了社會就業,去年新增就業47萬人,使全省登記失業率降到了3.9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企業創造寬松發展環境
盡全力轉變觀念,在補課的同時開展新一輪的思想解放,著力形成重商、親商、富商的大氛圍,是吉林告別“東北現象”的第3個重要體現。
自今年起,由省委省政府發起,自上而下,重在抓行動和落實的“全省思想大解放、推動吉林振興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且收效顯著。在有史以來從未祭出過的“不放權、就放人”的利劍下,該省又開始了自2005年起的第3次減政放權。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權限1181項,已占到政府在2005年前所擁有的行政審批權限的80%。
同時,各項優惠政策更是頻頻出臺,從而使全省軟環境明顯改善,甚至直逼南方發達省份。其標志是:如今在吉林省,倡導和盛行的是,對基層和企業的合理要求,要少說不能辦,多想多教怎么辦。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凡是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就力爭放寬;凡是發達地區放開的,吉林都要放開;甚至外省區沒有放開的,吉林在有些方面也放開,唯一目的就是為企業創造寬松便捷的發展環境。而這也正是吉林省近年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外資投入踴躍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