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對鋼鐵行業影響分析
http://www.kblhh.cn 2008-08-11 16:36 來源:中國經濟網
奧運期間,影響到鋼鐵企業生產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因安全考慮限制炸藥的發放;二是加強環保監管將限制企業產能釋放;三是運輸管理加強會增加鋼鐵企業運輸成本甚至運輸困難。
一、對安全要求的提高將抑制鋼鐵原料供給
炸藥是鐵礦、石灰石、煤炭等開采過程中的不可或缺之物,目前河北等省市已經從嚴控制炸藥的發放,這將直接影響到鋼鐵原料的供給。據調研了解到,大部分企業已經未雨綢繆,增加了這些原料的庫存(部分企業表示庫存可供20~30天之用),因此短期內原料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的空間,但如果政府對炸藥的解禁時間遠滯后于市場預期,不排除鋼鐵原料價格上漲的可能。
由于在目前的價格條件下,鐵礦石的毛利率較高,這將會刺激奧運期間國內諸多地區加大鐵礦石生產,此外考慮到鐵礦石港口庫存量較高,因而后期鐵礦石價格即便出現上漲,空間也較為有限。但目前受焦煤價格高企所制,焦炭生產毛利率較低,且供應緊張,不排除后期行業進一步提價,因而焦炭價格上漲空間將大于鐵礦石。
當焦炭等原料出現價格大幅上漲或供應短缺時,小鋼廠可能不得不停產,而大鋼企業由于有良好、穩定的上下游關系,預計所受影響相對較小。
二、環保限制對鋼鐵供給的影響大于需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7年底發布的《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環境審查報告》認為,盡管北京在提高能源及綠色能源方面取得了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是空氣質量問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曾表示,如果北京的空氣污染問題得不到改善,很多耐力項目(譬如馬拉松長跑、游泳、自行車賽等)可能重新安排比賽時間。
鋼鐵工業被認為是空氣污染重要來源,共排放的廢水、煙塵、二氧化硫量占全社會的8%左右,排放的粉塵和廢氣量占全社會的比重超過15%,因此華北地區鋼鐵等行業環保、污染的控制直接關系到北京奧運空氣質量好壞,甚至中國是否能夠成功舉辦奧運會。
2006年華北地區粗鋼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分別占全國比重的30%和19%,是全國鋼鐵產品生產和凈輸出的主要地區,其產量的減少對全國鋼鐵行業的供求格局,特別是長材、帶鋼等品種會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市場上已廣泛預期奧運期間華北地區的鋼鐵生產和消費都會受到影響。盡管在唐山的調研未能通過一手渠道驗證這類信息,但通過分析相關數據及政策文件,我們認為,奧運期間華北鋼鐵行業將會限產、停產,北京六環以內及順義區、昌平區施工工地則將全面停工。
供給減少的方面。我們采用全國粗鋼產量(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減去同口徑的60余家重點企業的產量(數據來自中鋼協)推算全國小鋼廠的產量數據,以及采用河北粗鋼產量減去同口徑的10余家河北重點企業的產量(考慮了首鋼在河北的產量,以及建龍鋼廠在遼寧的產量)推算全國小鋼廠的產量數據,發現近幾個月來,河北小鋼廠的產量增速持續顯著低于全國小鋼廠產量增速,而且自今年4月份起,河北小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出現同比負增長。這表明為保證奧運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河北部分環保不達標的鋼廠正在被淘汰、關停。
計算顯示,5月份,河北小鋼廠粗鋼產量占河北省產量的34.88%,而河北省粗鋼產量占全國的22.84%,全國小鋼廠粗鋼產量占全國產量的28.62%。
需求減少的方面。根據《北京2008年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方案》,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北京六環以內及順義區,昌平區施工工地全面停工,這將會影響到北京對鋼鐵的消費。至于其他地區,我們尚未看到要求用鋼行業奧運期間停產的文件,但不排除青島、秦皇島等舉辦奧運會的城市可能也會有小部分用鋼行業停工。
奧運期間鋼鐵的供需減少量測算。保守估計奧運期間,全國粗鋼單月產量減少幅度在169萬~323萬噸之間,單月消費量減少預計為161萬~216萬噸之間,總體而言,供給的減少量大于需求減少量。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奧運期間北京出現異常天氣,并給空氣質量造成負面影響,或者華北電力供應緊張,不排除政府對鋼鐵企業采取非常規手段,這將對全國乃至世界的鋼市短期供求局面產生較大影響,增加鋼價上行的概率。
三、運輸管理增加華北內陸鋼企成本
據了解,奧運會期間華北地區的公路運輸管制強度會加大,起載超標將受到嚴格控制,這將會增加靠公路運輸的內陸鋼企的成本,而對沿海企業的影響不大。下面我們對成本增加做量化分析:
每生產1噸鋼需要約4噸外部物資,目前行業物流量約有30%領先公路運輸,運輸距離約為200公里,0#柴油價格為6.25元/升(北京地區7月價)。假設運輸工具為運載總質量40噸、載貨質量30噸的重卡,其百公里油耗約55長,那么噸鋼所耗費物質的總公路運費為1×4×30%×6.25×55/30/100=0.1375元/公里,如果運輸里程增加50、100、200公里,噸鋼成本將增加6.875元、13.75元和27.5元。
如果受影響的相關企業不將成本轉嫁出去,那么按噸鋼價格5000元、凈利率5.5%計算,增加的6.875元~27.5元分別占噸鋼凈利比重的2.5%~10%,從平均水平來看并不算大。
但需要強調的是,上述的測算是基于物流量30%依靠公路運輸,如果特定企業這一比值為100%,且噸鋼運輸里程增加數超過200公里,那么該企業的噸鋼成本增加將超過92元,增幅較大,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