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08-07 17:15 來源:中國化工網
編者語:石油和化工行業在社會公眾的心目中,常常是“危險、污染”的代名詞, 奧運來了,而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合作伙伴,中國石化圍繞奧運展開了一系列企業形象宣傳活動,而其旗下的長城潤滑油公司更是出盡了風頭。同樣大打綠色奧運牌的,還有中國石油。
“奉獻清潔能源,服務綠色奧運”,這是中國石化在其網站上的一句宣傳語。奧運來了,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合作伙伴,中國石化圍繞奧運展開了一系列企業形象宣傳活動,而其旗下的長城潤滑油公司更是出盡了風頭。同樣大打綠色奧運牌的,還有中國石油。
成為奧運合作伙伴或贊助商、獨家供應商的門檻兒非常高,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別想入門,其中TOP贊助商的入門費高達6500萬美元。成為贊助商后,企業往往還要拿出數倍于贊助費的資金用于市場推廣,否則入門費就可能打了水漂。盡管如此,奧運商機仍讓眾多廠商趨之若鶩。國際奧委會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杰哈德·海博格說得好:“奧運會的舉辦給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產品和服務的絕好時機,也給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一句話,道出了眾多國內企業的共同心聲。
石油和化工行業在社會公眾的心目中,常常是“危險、污染”的代名詞,而在與奧運相關的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石化企業都在努力塑造“綠色、環保”的企業形象——在這場奧運商業戰中,具體產品的推廣被弱化,樹立有負責感的企業形象成為了真正的主打。
縱觀國際大型石化企業,巴斯夫、杜邦、拜耳等,都努力樹立“責任、環保、健康、安全”的企業形象。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我國石化行業中的地位有目共睹。借助奧運,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他們都明顯有想改善公眾形象、樹立綠色形象的意愿,都不想錯失企業國際化形象展示這一絕好機會。
有關機構推出的奧運會贊助企業“社會責任感”系列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25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中,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分別以97.24分、95.66分排在第11位和第14位,列在很多知名大型跨國公司如麥當勞等之前。調查數據同時顯示,65.4%的被調查者認為企業最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是環保,高達76%的被調查者認為奧運會贊助商整體上比其同行更有社會責任感。
這些調查數據,較為直觀地反映了奧運會對其贊助商品牌樹立和傳播的巨大價值。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顯然都抓住了“環保、綠色”這一公眾關注熱點,為自己的企業形象加分、品牌價值加碼。兩大集團借助奧運契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中國石油在奧運主辦及協辦城市的加油站加裝油氣回收裝置以保障綠色奧運,中國石化致力打造綠色油田等,都為企業形象增色不少。
奧運會開幕在即,各贊助商在賽場上的品牌展示將迎來高潮。在這場盛宴中,品牌價值提升將得到充分顯示。屆時,就到了檢驗各廠商營銷方案效果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