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08-06 13:5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者語: “如果你們把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榮譽授予北京……7年之后,北京將讓你們為今天的決定而自豪!”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何振梁在爭取國際奧委會投票的最后陳述中,曾經說“如果你們把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榮譽授予北京……7年之后,北京將讓你們為今天的決定而自豪!”
7年籌奧時光,也是北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
奧運催生現代都市
以人為本不僅是人文奧運的核心價值,還是北京發展公共服務的基本理念。7年來,世人見證了北京公共服務發展的累累碩果,這些成果也踐行了舉辦人文奧運的承諾。
義務教育的均等普及使適齡兒童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01年的45%提高到現在的57%,在政府政策、資金、設備的支持下,備受關注的來京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基本實現了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城鄉覆蓋。與此同時,藥品銷售零差率,建立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雙向轉診制度、居民家庭醫生制度,發放市民健康手冊等措施使城鄉醫療服務的便利性明顯增強,市民的整體健康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80.24歲,比2001年提高了4.39歲。
公共服務在7年的發展中,最直觀的成果就是城市設施建設的巨大發展了。地鐵5號線、10號線、機場快軌、奧運專線的通車以及公交優先等交通政策讓人們的出行更加便利。國家體育場、水立方,國家圖書館數字化新館,一座座地標性建筑拔地而起,為日后市民的文體生活提供了更多去處。現在的北京儼然一派現代化、國際化的風貌。
奧運助推城鄉就業
籌奧7年,北京市城鎮登記失業率平均在1.86%。
籌奧7年,北京市平均每年增加就業崗位44.8萬個,全市就業崗位從2001年的628.9萬個增加到2007年的942.7萬個。
籌奧7年,北京市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20萬人以上。
這樣的數字,讓人心里暖洋洋的。
充分就業一直是北京市的重要調控目標,奧運成了這個目標的“催化劑”,各種措施在這幾年內紛紛落實。
2003年,“三年百萬”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啟動,對下崗和失業人員、企業在職職工、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和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3年培訓百萬人,其中,對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培訓是重頭。
此外,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網絡建立,并覆蓋到每一個社區和鄉村,為初次就業者和失業者提供就業指導服務;開發公益就業崗位,大齡就業困難人員獲得平等就業機會。
2007年, “零就業家庭”幫扶計劃在北京開始實行,通過就業援助,10639戶“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今年又進一步建立了動態管理機制,對新出現的“零就業家庭”, “出現一戶,幫扶一戶,解決一戶”。
奧運促進社會保障
7年里,北京市財政社會保障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由最初的13.78%提升到2007年的18.66%,社會整體福利狀況顯著改善。
奧運臨近,保障制度的發展也加快了步伐。2007年,北京市實施了城鎮無醫療保障的老年人和學生兒童的大病醫療保險制度,今年又將城鎮勞動年齡內的無業居民納入了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加上此前已經建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北京市已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全覆蓋。
今年,北京市規定,為全市城鄉70萬60歲以上的無養老保障的老年人每月發放福利養老金。這項政策的出臺,標志著全市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制度的全覆蓋。
此外,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女工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覆蓋全市居民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從實處保障百姓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