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調整,2.5分錢該給誰?
http://www.kblhh.cn 2008-06-23 11:01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6月1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自7月1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
受電價調整利好消息影響,20日,火電類上市公司股票全線飄紅。同時,苦盼煤電聯動的火力發電企業也長出了一口氣。那么,這次電價調整能否解決發電企業的虧損問題?對避免今夏可能存在的電荒風險有多大作用呢?
有效避免今夏可能存在的電荒風險
筆者認為,這次電價調整遠遠不能解決發電企業的虧損問題,但卻能夠有效避免今夏可能存在的電荒風險。
眾所周知,近兩年來,我國煤炭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并不斷攀升。特別是5月以來,受國際煤價大漲影響,全國煤炭價格繼續猛烈上漲,由于遲遲未能實施煤電聯動,發電企業生存狀況不斷惡化。以山西省發電企業煤炭價格為例,今年5至6月份,一個月時間內,山西發電企業的標煤單價從500元/噸左右直逼600元/噸,有的發電企業標煤單價達670元/噸。一個月時間標煤單價上漲幅度100元/噸,把“低煤價、低電價”模式的山西發電企業逼上了絕路。隨著近一個月的煤價快速上漲,大多數發電企業已經沒有了邊際利潤,而發電企業失去邊際利潤,也為電荒埋下伏筆。
什么是邊際利潤呢?邊際利潤(M)=銷售收入(S)-變動成本(V),邊際利潤是決定企業生產某一產品是否應該停產的重要指標。對于一種產品,即使虧損,只要他的銷售收入大于其變動成本,就存在邊際利潤,就應該繼續生產彌補虧損。而企業一旦失去邊際利潤,就意味著生產越多,虧損越多。
邊際利潤是發電企業經濟運行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也是發電企業選擇發電或停機的臨界點。今年以來,雖然全國火電企業早已出現了嚴重虧損,但由于還有一些邊際利潤,但還在繼續生產,特別是中央發電企業,有的企業盡管已經沒有邊際利潤,但為了履行社會責任,還在堅持不停機。
然而,隨著5至6月份煤價的大幅度上漲,使得許多發電企業沒有了邊際利潤。特別在山西省,很多發電企業已經沒有邊際利潤,使得發電企業真正步入發得越多,虧損得越多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企業經營嚴重惡化,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加速斷裂,企業只能無可奈何地選擇停機,
正因為如此,筆者以為,此次電價調整可能有效規避電荒風險。雖然發電企業仍然在虧損,但有一定的邊際利潤,使得企業經營惡化速度減緩,有利于解決可能發生的電荒。
電價調整,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雖然國家已經決定調整電價,但火電企業上網電價調整額度目前還未公布。這就涉及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每千瓦時2.5分錢的電價額度如何分配?
發改委發言人在關于電價調整答記者問時表示,疏導電價矛盾的基本思路:一是從嚴掌握,部分補償電力企業成本增支;二是優化政策,促進電廠脫硫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三是區別對待,主要提高工商企(事)業用電電價;四是完善結構,推進城鄉用電同價和工商企業用電同價。
正如發改委發言人所言,這次電價調整,應當側重解決火力發電嚴重虧損的問題,應該把有限的漲價額度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千萬不能撒“胡椒面”。過去搞煤電聯動,不少涉電企業跟著一起漲,從電價調整中分走一杯羹。
特別要引起注意的是,這次電價調整是在煤電嚴重倒掛、火力發電企業難以持續的狀況下出臺的。即使這每千瓦時2.5分錢的電價都給了發電企業,許多火電企業僅僅是有了邊際利潤,離真正解決虧損問題還差得很遠。因此,有限的電價調整額度,應重點解決火電企業的問題,確保能源安全和今年夏季電力供應,而不能撒“胡椒面”。我們疏導煤電矛盾,避免電荒出現,就一定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孫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