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05-14 17:29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雅虎還能扛多久?
從紅極一時的網絡門戶走到如今進退維谷的處境,雅虎在許多國際IT界人士的眼里,已經走到必須賣出自己的時候了。
對微軟的并購提案,雅虎董事會予以了堅決的回絕。在致全體員工的郵件中,首席執行官楊致遠這樣寫道:“微軟收購請求極大地低估了雅虎價值。”
楊致遠認為,預計到2010年,全球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將由2007年的450億美元增至750億美元。而雅虎是全球認知度最高和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全球范圍內每兩名網民就有一名為雅虎用戶。看得出,楊致遠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籌碼。
為了阻止微軟的收購步伐,雅虎一直在尋找其他替代方案,包括與谷歌、新聞集團和時代華納探討開展某種形式合作的可行性,但迄今為止并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效果:與微軟的收購方案相比,雅虎與谷歌聯盟的計劃會有更大的反壟斷麻煩;時代華納本身在網絡廣告方面也是自身難保,《紐約每日新聞》網站引用分析師的話,把AOL與雅虎的談判稱為“落水者間的自救”;新聞集團先尋求將旗下的MySpace與雅虎合并,但默多克知道“微軟擁有的資金遠多于我們”,于是與微軟密謀聯合收購,但微軟的首選當然是獨自收購雅虎。
楊致遠的強硬似乎刺激了微軟本已勃發的收購雄心。微軟日前下了最后通牒,明言三周內,善意收購不成,就惡意收購。這就是微軟的脾氣:真金白銀加大棒。
在這種情況下,雅虎不少股東已經對微軟開出的收購價碼表示公開認同和支持,雅虎董事會也開始出現分裂,以董事會主席羅伊·波斯托克領銜的部分董事會成員表示支持微軟對雅虎的收購。
這些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被許多業內人看了個明白:微軟要走捷徑向互聯網轉型,收購雅虎幾乎是不二選擇;而雅虎本已式微,在半推半就地被收購前,趁機拿捏一下提高身價也可以理解。
后雅虎時代的互聯網格局
微軟很大,大得有些不可一世的霸道。只要微軟的手伸到哪里,哪里就要為之騰出一片山河。無所不在的Windows和Office,無所不在的IE瀏覽器和MSN,這些資源都可以變成互聯網事業的巨大基礎。
但是,微軟雖然是互聯網“大國”,卻不是互聯網“強國”。互聯網江山目前最具戰略意義的制高點——搜索和基于搜索的在線廣告,被谷歌牢牢地盤踞著。
微軟的壓力不僅來自谷歌這樣的互聯網企業的生猛,也來自對互聯網業務增長的熱切期待。在網絡應用越來越深入的時代,一切可以想像到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實現,都變得越來越簡單。微軟跟在谷歌后面的滋味并不好受。
收購雅虎有助于微軟從一個傳統的軟件帝國向互聯網業務轉型。而微軟狂飆突進的計劃,給了業界一個沖擊波。谷歌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德拉姆蒙德在博客中憤然寫道:“難道微軟想在互聯網上繼續它對PC行業霸道的壟斷地位?”
微軟的戰略是希望創造一個硬件、軟件、網絡合一的“超級帝國”。微軟首席財務官(CFO)里德爾在2009財年的公司預算中提到,微軟將在美國經濟不景氣時期內收益38%,并將以兩位數的增長,帶動全球軟件行業的發展。而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早在股東大會上就開誠布公,要把在線服務及廣告作為軟件巨人的未來戰略重心,吞并雅虎不過是其中一步棋。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微軟與谷歌將變成全球互聯網領域的“雙寡頭”,而其他同行的生態將進一步惡化,導致全球互聯網的版圖重新改寫。
未來啟示錄
互聯網在進步,不僅僅是技術在進步,更重要的是文明的進步。互聯網從資源短缺到主宰世界,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變革。
微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變革的必然性,為了不被新時代的代表谷歌所顛覆,微軟試圖利用前時代的資本積累來買雅虎,或者說買時間,以免在未來被淘汰。因此,微軟對收購雅虎高調張揚,志在必得,實在也是形勢逼人,而所謀甚大。
我們不妨來計算一下互聯網帝國的子民有多少?若按19.1%的互聯網全球平均普及率計算,這是一個擁有約11億5000萬人口并且其版圖仍在迅速擴大之中的壯闊江山。而且,它終將會達到更驚人的規模,其背后意味著的財富也不可估量,正是這些在強烈地刺激著互聯網企業的霸權野心。
微軟購買雅虎若成功,一個“微雅帝國”就將橫空出世;而巨頭谷歌豈會坐以待斃?一場帝國反擊戰不可避免。而在此過程中,為了取得爭霸戰的勝利,它們將越來越深入地開發各自的控制術,爭取各自的“子民”,互聯網帝國對全人類的影響將會以超出人們想像的程度步步深入。
作為用戶,每個人的家庭住址、人際往來,都有可能因為他人探秘隱私或商業上的需要,被敲進“微雅”或谷歌的搜索目錄,成為它們的獵物。
在這場關于未來的戰爭里,微軟和谷歌的選擇不多,而你或者我的選擇也不多。
未來“網絡帝國”的權力分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37 《環球》雜志
韓松
隨著互聯網不斷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獲得越來越大的權力,一個網絡帝國似乎正在逐步形成。微軟收購雅虎并瞄準Google,似乎讓人看到了帝國型網絡公司的前景,同時也令人想起了電影《黑客帝國》。影片中,巨大的虛擬母體MATRIX主宰著世界和人類。未來的網絡帝國會是這樣的嗎?
權力向網絡轉移
如果把權力理解為對他人的影響力和支配力的話,那么,網絡公司正在朝這個方向邁進。數百萬人同時在線玩網絡游戲,已在網絡公司那里魂不附體了。但網絡并非游戲或娛樂,它更從現實世界中攫取了實質性的權力。
今后,我們或許會看到阿里巴巴控制虛擬世界的經濟,新浪控制資訊和娛樂,當當控制出版業,而百度決定著對每一個意義的解釋——這并非科幻。
考慮到技術的發展,網絡帝國權力的膨脹將是飛快的。比如,語義互聯網的出現,將使互聯網更加智能,而后,人與電腦之間將相互影響。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有可能通過神經網絡和細胞自動控制建立一個全新的、類人腦的網絡世界,從而大大提高網絡權力的分量。
值得注意的是虛擬世界的發展。Hipihi(3D虛擬世界平臺)的老總許暉甚至說,3D虛擬世界的創造體系,將發揮瓦特蒸汽機之于工業革命的引擎作用。
另外,移動網絡的發展,將促使通過移動設備實現的諸多定位服務不斷出現,現實中的很多服務業務可能轉入網絡公司。注意力經濟也許會在構建網絡世界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未來網絡帝國的權力分配,將取決于注意力的分配——消費者選擇把注意力“花”在哪里。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網絡再混合,整個系統正在變成一個平臺和數據庫的混合體,服務面將會更大。在最近的關于拉薩打砸搶燒事件的報道中,網絡已成為提供信息的一種最有效渠道,很多情況下超過了電視,奪取了話語權。尤其是在線視頻和網絡電視的普及,給CCTV等傳統媒體提出了如何適應未來發展的問題。
結合了聲音、視頻和實時對話的綜合通信技術,使“豐富因特網應用程序”(RIA)為網上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用戶對網絡的人身和精神依附性。
誰控制網絡,誰就控制現實
虛擬世界的出現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未來網絡帝國的權力模式。
根據美國科幻小說《雪崩》設計的網絡虛擬國度“第二人生”,目前已擁有400萬注冊居民。他們在網絡上工作和生活,日均交易額過百萬美元,還造就了鐘安舍這樣的百萬富翁。世界五百強紛紛入駐“第二人生”,一些國家還在“第二人生”中設立了大使館,哈佛大學在里面開學,路透社也設立了“第二人生”分社,還有一些國家的總統候選人在里面設立了競選分部。
所以,虛擬世界不僅僅只是關于數字的生活,它也使我們的真實生活更加數字化。類似“第二人生”這樣的虛擬世界,使現實社會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力有了新的落腳點。
有人甚至預計,未來人類的整個權力都有可能移交給人工智能和網絡。比如特里·比森在名為《親愛的艾比》的科幻小說中預言,未來人類將由一個被稱作ARD的地球智能來照料,它就是從一個監測網絡發展而來的。另一種東西叫RVR,作為人類無所不知的“大管家”,它可以看作是移動網絡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今天,如果我們可以通過Google得到導航地圖,在商場購物時隨時可以從Yahoo那里得到出價建議,那么今后,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難道不是都可以由一個隨時跟在身邊的“幽靈”來進行綜合解決嗎?
再比如把人類的意識數字化后上傳到計算機系統的問題,有科學家已經在做這項工作。作家拉拉在《掉線》一書中描述了這樣的未來:世界將分為“基底世界”(即現實世界)和“網球”(虛擬世界)兩部分。全人類都把意識上傳到“網球”,脫離“基底世界”的生活,因為網絡才是真正的桃花源。而“基底世界”再也沒有一個人,只由自動機器接管。那么誰來掌控這個未來的“網球”人類世界呢?不太可能是現實世界的政府。那么可能是Yahoo嗎?可能是微軟嗎?可能是林登實驗室嗎?
如此大權在握的網絡帝國很可能首先產生于西方。目前我們還很難設想一家發展中國家的網絡公司能達到帝國型規模。網絡帝國不僅僅是“人頭經濟”的問題。它涉及信用、安全、語言,還有技術及文化價值觀。
25個流量最高的美國網站中的14個在美國之外吸引的訪問者比國內多。美國科學家預測說,人類從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移民”,是一個不可扭轉的趨勢。到 2011年,80% 的網民將加入虛擬世界。而這種前往異質文化、異國背景的虛擬世界的人口流動,不需要辦理任何海關手續,又怎么控制呢?
這里面也有權力多極化的問題。比如“第二人生”的開發,現在有林登實驗室的版本,有中國人開發的版本。誰更能吸引居民入住呢?中文虛擬世界的一位開發者查衛江說,美國“第二人生”里面更多的是歐美用戶,中國的版本中更多的是國內用戶。不僅文化不同,虛擬世界的經濟體發展程度也不同。
那么,相同文化、語言和經濟背景的虛擬世界,將來會否聯合在一起呢?比如就漢語文化圈的“第二人生”而言,大陸的,香港特區的,臺灣地區的,新加坡的,北美華人社區的,歐洲華人社區的用戶,有可能統一成一個大的網絡聯合體嗎?它與英語的虛擬世界會是既對話又對抗的關系嗎?這些都會打破傳統的國家主權概念。如果一個國家的半數居民都跑到外國的虛擬世界去了,現實世界中的國家權力又如何去管理和影響他們?
由此,我們可以做更進一步的設想:如果一些問題解決不了,網絡帝國之間會爆發軍事沖突嗎?如果某大國用黑客手段“誤炸”了另一國設在虛擬世界中的一座大使館,那么,這在現實世界中會引起外交糾紛嗎?在網絡戰爭中,大量的民用網絡公司將被臨時征用。那些控制著巨大網絡資源的帝國型公司將如何利用這樣的機會發“軍火財”呢?
現在,已有人在“第二人生”中組建虛擬軍隊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網絡世界中五花八門的民主或專制政治體制不會不考慮戰爭手段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設想中的微軟公司的和平視窗計劃,就是用一種網絡虛擬戰爭來解決現實戰爭問題的,而且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因此將來有可能是,誰控制了網絡,誰就贏得了主動,誰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建立網絡權力學
1996年,筆者在美國買到《雪崩》的時候,還不會上網。十余年后,中國已成了世界第二大網絡國家,印度等國也在紛紛趕上來。對一些人來說,網絡對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很大,對生活方式的影響也很大。今后這種趨勢還會進一步發展。未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系會越來越緊密,權力的重組是必然的。
但我們對網絡未來的理解和認識還很膚淺,這主要在于人們還把它理解為一種技術形態而不是權力形態。實際上,對政府來講,網絡不僅僅是信息公開那樣簡單。網絡對世界的改變是實質性的。網絡權力學,包括虛擬政治、外交、軍事和法律等的研究,應該是大學的一門新課程。
“網絡權力”控制你的一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37 《環球》雜志
王晉燕
在當今世界,微軟掌控著個人電腦的軟件系統,雅虎則把持著互聯網的門戶,而互聯網業最具戰略意義的制高點——搜索和基于搜索的在線廣告,牢牢地被谷歌盤踞著。谷歌因此成為了真正讓微軟總裁比爾·蓋茨感到不安的公司。
“網絡就是一切”
早在2005年,美國作家斯蒂芬·阿諾德在《谷歌傳奇》一書中就曾作出了這樣的預言:“谷歌有一個雄心壯志,這就是將信息時代從臺式機推向互聯網。谷歌是這個時代的計算平臺,它會將微軟從王座上拉下來。”
這個預言似乎正在加速變為現實。
憑借在互聯網廣告和搜索市場占據的壟斷優勢,谷歌輕松地進軍幾乎所有互聯網領域,包括電子郵件、視頻共享、網絡地圖、手機軟件、社交網絡、辦公軟件,等等。2007年,谷歌的營收比2002年增長了37倍,員工人數超過1.6萬人。
谷歌的迅速擴張,使微軟控制的個人電腦帝國的拳頭產品正面臨逐步變成“無意義資產”的風險,因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正在遠離個人電腦而轉向互聯網——套用那句俗語,“網絡就是一切”。
30多年前,比爾·蓋茨描繪了家家戶戶使用個人電腦的宏偉藍圖。他的這個夢想到新千年時在發達國家基本已經實現。然而,自從谷歌橫空出世以來,微軟的全球霸業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蓋茨,這位即將從2008年7月起退出微軟日常管理工作的統領最早預見了互聯網的價值,但卻沒能成功地將自己一手打造的軟件帝國帶入互聯網的世界。
蓋茨的接班人、微軟首席軟件架構師雷·奧茲,曾在自己撰寫的高管備忘錄中強烈建議微軟將互聯網服務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必須對所有事情都保持快速的反應,并且用最快的時間拿出決策來。如果稍有閃失,我們就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奧茲承認,谷歌的崛起讓微軟措手不及,他很早就有了聯合其他互聯網公司共同抵抗谷歌的想法。有消息稱,微軟此次收購雅虎,他才是真正的幕后操縱者。
小心窺視街道的“眼睛”
曾幾何時,谷歌只不過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而如今,谷歌早已將觸角延伸到IT業的各個角落。從推出Gmail免費網絡電子郵件服務到“谷歌地球”這樣的衛星地圖服務,再到收購全球最富創意的視頻網站YouTube,谷歌的版圖迅速擴張,谷歌每推出一種產品,都在刷新著人們對互聯網應用的想像力。
2007年6月,谷歌為其極富創意的在線地圖工具谷歌地圖又增添了一項新的搜索功能——街道視圖服務。谷歌在其宣傳廣告上這樣描述道:“借助‘街道視圖’這項新服務,用戶可以模擬走在一個城市的街道上,查看附近的飯店,甚至拉近鏡頭尋找公交車站和路牌以制定出行計劃。”
與以往一樣,谷歌推出的這項可以360°瀏覽街頭實景的新搜索服務立刻引來眾人極大的關注,利用“街道視圖”查看街景儼然成為一種風潮。然而,當車身上帶有“谷歌”標志、車頂安裝了攝像頭的汽車出現在美國一些城市的街頭抓拍高清晰度的全景圖片時,人們發現這項服務正在侵犯隱私。
由于照片畫面巨細無遺,路人在街邊的一舉一動、甚至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場景都清晰可見,細心的使用者不斷發現例如一名男子在街邊挖鼻孔、兩名年輕女子穿著比基尼享受日光浴,一對夫婦在公交車站長凳上親密等圖片。新服務隨即引發侵犯公眾私隱的廣泛爭議。
在美國流行著一種說法,如果能在動畫喜劇《辛普森一家》中被調侃和嘲諷過,才算進入了主流文化。谷歌無疑獲得了這樣的機會,在該劇的某一集,馬芝·辛普森將她的名字輸入谷歌中搜索,驚奇地得到62萬9000個結果,隨后她在谷歌地圖中查找自己的房子,當她把衛星照片放大后驚駭地發現,荷馬·辛普森竟然光著身子躺在外面的吊床上,“進來!別人都在看你呢!”她沖著窗外大聲叫喊。荷馬慌忙回到屋里。
從這個略帶調侃的例子中,人們似乎能夠窺見今日的谷歌意味著什么。它主宰著互聯網,讓無論身處何處的所有人,就像馬芝一樣,都能夠得到她想要的信息。然而,當人們沉迷于這種日益便利的服務時,卻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隱私也在悄然被泄露。
誰將控制你的一切
這已不是第一次谷歌引發人們的擔憂。人們還清楚地記得,近些年來,世界上已有不少國家的政府曾對谷歌地圖涉及軍事要地提出過強烈的抗議或是稍顯軟弱的規勸。
更為令人擔心的是,任何人,只要在互聯網上出現一次,就開始被記錄,他的需求被跟蹤,隨著上網次數的增加,這個人的行為模式開始被鎖定,一個隱秘而強大的控制工程就可能會針對他而展開。
如今,越來越多的用戶把他們的電子郵件、照片、博客、視頻、定制新聞、地圖、聯系人、社交網絡、文檔、以及信用卡——總之,他們生活中的所有資料都保存在網絡服務器里。這讓網絡巨頭,比如谷歌,正變得像一所銀行,只不過它保管的不是貨幣,而是信息。
利用龐大的信息銀行,網絡巨頭可以開發出更為精準的搜索工具,通過對用戶個人資料的綜合分析更為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為個人用戶提供精準的服務,而在用戶享受這種便利的服務時,也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網絡帝國”的“子民”。
如今,以微軟對雅虎的收購案為標志,微軟與谷歌之間爭奪全球互聯網霸業的大戰正式開啟。不難預測,在不久的將來這些互聯網巨頭為了取得爭霸戰的勝利將越來越深入地開發各自的網絡控制術,同時,廣告商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也將更為依賴于這種控制術,作為普通互聯網用戶的個人,又將如何逃避網絡帝國日益無形而強大的控制?
還記得影片《黑客帝國》中莫菲斯與尼奧有關人類被Matrix所控制的經典對白嗎?莫菲斯啟示并讓尼奧看到,人類之所以被Matrix所控制,是源于對便利生活的沉迷。
在一部風靡全球的FLASH影片中,兩位美國記者曾大膽地預測2014年谷歌獨霸網絡天下的情景:“2014年,人類對信息的使用達到了早期難以想像的廣度與深度。2014年3月9日,谷歌發布了集大成的EPIC。”
伴隨影片開始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判斷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
來源:環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