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05-12 17:11 《中華工控網》原創
編者語: 2008年5月11日,國家控股的大型客機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舉行成立大會并正式揭牌,新公司將全力打造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大型客機,旨在讓中國的大型客機早日飛上藍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等出席成立大會。隨著去年大飛機項目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規劃,“擱淺”了多年的“國產大飛機”重新進入國人的視野,迅速點燃了人們的激情,并在我國工業領域刮起了一股強勁風暴,儀器儀表、電子制造、發動機、新材料等行業將面臨新的發展契機和挑戰。
大飛機制造業 我國工業發展的檢驗場
所謂大型飛機,是指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線客機。它是民航使用最廣泛的主力機型。由于各國航空工業發展水平不一樣,“大飛機”也只是相對的概念。一般來講,在我國150座以上的客機被稱作“大型客機”,100座以下的叫做“支線飛機”;而國際航運體系習慣上把300個座位以上的客機稱作“大型客機”。
那么,大飛機制造在我國工業中有怎樣的地位呢?眾所周知,生產大飛機的過程涉及多個學科,包括空氣動力學、材料學、航空電子學等。另外,從工業基礎上來看,大飛機產業涉及化工、電子、冶金等部門。因此,大飛機制造充分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總體實力和工業發展水平。在當今世界上,能夠制造大飛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只有美國、俄羅斯、歐盟。因此,大飛機制造水平的高低成了檢驗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
中國航空工業已有50多年歷史,經歷了從產品測繪仿制、自行設計制造到國際合作、技術引進的發展過程。如今,我國航空產品設計技術、產品制造技術和工業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國大中型飛機的主要設計單位有中國一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和陜飛公司飛機設計研究院。大型飛機制造單位主要包括陜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機制造廠。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也具備一定的大型飛機制造能力。
研制和發展大型飛機,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重大科技專項,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如今,中國人要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制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飛機。讓中國的大飛機飛上藍天,這既是國家的意志,也是全國人民的意志。大飛機飛上藍天,實現幾代人的夢想。這不僅是航空工業的需要,更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同時,大飛機研制會帶動一批重大領域科技水平提升,將使中國整個客機制造業向更高領域邁進。
大飛機研制 為我國工業領域注入新的活力
研制和發展大型飛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全國人民多年的愿望,它對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使我國早日實現現代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鄧小平同志曾經講過,搞一些重大科技項目,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我們要把大型飛機研制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標志。
實施大型飛機研制重大專項對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航空工業產業鏈長、輻射面寬、聯帶效應強,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們說大型飛機是現代制造業的一顆明珠,就是因為大型飛機是現代高新技術的高度集成,能夠帶動新材料、現代制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能夠拉動眾多高技術產業發展,其技術擴散率高達60%。發展大型飛機,還將帶動流體力學、固體力學、計算數學、熱物理、化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諸多基礎學科的重大進展,做好這項工作,將會全面地、大幅度地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
可見,實施大型飛機重大專項集成了世界最新技術,最終為我國工業發展提供了突破口和增長點,提高了我國航空工業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時,還必將極大地帶動我國儀器儀表、發動機、電子制造等多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大飛機研制 吹響我國工業自主創新的強勁號角
今后十幾年,科學技術將不斷變化,航空工業技術還可能有突破性的進展。一個突破性的、革命性的成果,都可能帶來航空工業的巨大變化。從飛機的初始設計到整機組裝生產實行全過程的質量監控,自主創新必須貫穿到設計、工程、驗收和產業化等各個階段之中。
據曾經擔任國產ARJ21支線飛機副總設計師的周濟生透露,大飛機制造零部件中最起碼有50%以上需要對外招標。這其中包括了飛機的發動機、大部分的機載設備和系統。這將帶動一大批相關行業和產業的發展,促進我國工業的產業升級。
目前,國家控股的大型客機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慶偉指出,為了爭取研制時間,該公司根據大型客機研制需求,已經啟動飛機總體設計、系統集成、總裝制造和適航取證等四大領域近二十項關鍵技術科研攻關。
在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工業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因此,如何推動我國工業的持續創新是事關我國工業發展水平與國家發展水平的大事。多年的長期發展,我國工業走過了仿制和購買國外先進技術的艱辛歷程,但是,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靠我們自己。研制大型飛機,同樣如此,必須堅持自主創新。例如,大型飛機的總體設計、發動機、機載設備和材料等要靠自主研制。
[page_break]
目前,在硬件、軟件方面,我國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們在諸多方面具備一定的條件,包括經濟實力、工業基礎、市場需求和開放程度,同改革開放前相比確實有了巨大進步。我們的自主創新,完全可以在對外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完全可以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為我服務。關起門來摸索,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真正成功。我們要注重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注重集成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熟產品,注重在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還可考慮把批量購機、設立總裝廠和零部件廠同航空制造技術的引進消化再創新結合起來,促進我國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總之,要進一步搞清楚:大飛機的哪些技術是我們已有足夠儲備,可直接利用的;哪些技術我們已具備一定基礎條件,依靠自己力量可研發出來的;哪些技術是需要通過集成創新或引進消化再創新加以解決的;哪些技術是從外面既學不來又買不到,必須依靠自主創新、鍥而不舍組織攻關的。總之,要把自主創新同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突破制約大型飛機發展的關鍵技術。
大飛機研制 加快了我國工業人才培養步伐
當今世界,工業實力的競爭已經是一場高、尖、精人才的競爭。我國要制造出有競爭力的大飛機,工業人才培養必須同步。
對于大飛機研制來說,國產大飛機必須突破民用大型飛機總體設計技術、.大飛機的氣動特性預測方法、.噪聲預測和減噪措施、民用大型飛機載荷確定技術、高效結構和強度設計技術、長壽命高可靠性結構設計技術、防雷設計和抗高強度輻射設計、.多輪起落架設計技術、先進復合材料結構設計技術、有特殊要求的鑒定技術等十大技術瓶頸,
我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一批掌握先進設計技術和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才隊伍,是研制大型飛機的基礎條件和重要力量。同時,必須充分發揮我國現有技術、人才和基地的作用。
總之,研制大型飛機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做出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決策,要完成這一光榮的歷史使命,我國工業各個行業和領域需要齊心協力,自主創新、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大力發展我國重大裝備制造業,讓中華民族自主研制的大型飛機翱翔藍天,早日圓中華民族國產大飛機的飛天夢! (中華工控網 徐文暢/文)
背景資料 :大飛機大事記
1970年8月,中國第一個大飛機項目“運10”啟動,并于1980年9月26日首飛。
1985年2月起,耗資5.377億元人民幣研制的大飛機“運10”就一直停放在上海飛機制造廠的一個角落里。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飛機工業發展“三步走”計劃:第一步是裝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線飛機;第二步與國外合作,聯合設計研制100座級飛機;第三步是2010年實現自行設計、制造180座級干線飛機。
1997年8月,波音并購麥道公司后停止生產MD-90。1998年,空客終止AE-100項目。有關大飛機的研制工作徹底停滯。
2003年11月,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大飛機項目論證組”開始調研和專家論證。到2004年年中,論證工作基本結束。
2007年2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原則上批準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
2008年5月11日上午10時,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