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石油幕后推手:機構和石油巨頭掌控油價
http://www.kblhh.cn 2008-05-09 14:31 來源:卓創資訊
三年前,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在《熱門商品投資》一書中調侃說:“油價比一桶可口可樂還便宜”。他認為油價會持續暴漲,“眼下正是投資的大好時機”。
果不其然,到2007年底,兩年多的時間里國際油價先后突破60美元、80美元、100美元的關口,一路上揚。5月6日上午9時,國際油價剛剛又突破了每桶120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6月原油報價達到每桶120.04美元。
國際投資銀行高盛在本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國際油價在未來兩年內可能躥升至每桶200美元。高盛分析師認為,由于世界石油供應增長匱乏以及新興國家的原油需求不受價格影響繼續增長,將導致油價持續大幅上漲。
一些美國的石油專家也認為,世界石油供需矛盾導致油價暴漲。5月4日,美國休斯敦大學全球能源研究協會教授CraigPirrong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世界石油需求量持續增長的同時,石油供給卻相對穩定。其中,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產量停滯不前,俄羅斯的原油增產速度也已減慢。
不過,《石油戰爭》的作者威廉·恩道爾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世界石油需求量2007年同比增長僅0.8%,2008年也只是預期增長1.2%。但是以歐佩克“一攬子”油價計算,目前油價同比去年卻上漲了36%。油價上漲幅度遠遠大于需求上漲的幅度,這種巨大的反差背后隱藏著美國和英國主要石油公司和華爾街投機者們的利益。
《每日能源報告》主編StephenSchork也認為,過去6個月,美元貶值已經發展成為原油價格的一個主要驅動力量。美元疲軟部分受到了美國貨幣政策的推波助瀾,已引發了通貨膨脹憂慮。反過來,這些通貨膨脹憂慮,推動投資者投資所有的商品,從而推動價格走得更高,這不只是對石油,對所有商品如金屬和食品也是如此。
自2003年以來,美國一直采取弱勢美元政策,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實際貶值了25%左右。其中,美元對歐元實際貶值幅度超過40%。5月5日,美元兌歐元匯率下跌至1∶1.5424的新低,按當日每桶119.97美元的原油價格計算,若換成歐元不到78歐元。
普氏能源中國區高級總監華大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2005年1月到2008年3月,以美元為價格標準的原油價格飆升了150%,從44美元每桶上升到110美元每桶,但是如果你把這個價格轉換成人民幣,實際價格只上漲了106%。
“問題不在于原油的供應。已經有足夠的原油了。”《每日能源報告》主編StephenSchork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表示,原油供應現在在美國正處于5年平均水平。何況,今年由于美國經濟衰退,需求預期要更低。然而,原油價格繼續走高。歐佩克試圖在其2007年9月的會議上討論供應問題,此時原油價格在70美元/桶左右。而季節性需求也正在下降。但是,歐佩克繼續向市場供應更多的原油,價格卻繼續上漲。因此,“從歐佩克的角度來看,他們做了他們計劃要做的事情,即增加市場供應量,然而價格卻上漲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