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舶“號脈”一季度經濟運行
http://www.kblhh.cn 2008-05-06 15:26 來源:中國工業報
福建船舶工業集團公司1~3月實現工業總產值13.83億元,同比增長67%;工業增加值3.29億元,同比增長77%;主營業務收入7.53億元,同比增長17%;利潤總額2277萬元,同比增長37%;出口創匯(海關統計口徑)1.23億美元,同比增長10%。
在各項數據保持穩增的情況下,該集團經營和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生產高位運行,1~3月完成工業總產值分別占年度預期目標的25%和力爭目標的23%;完工交售船舶5艘/31262載重噸;全員勞動生產率72090萬元,同比提高59%;船臺周期進一步縮短,廈船重工2600TEU集裝箱首制船船臺周期僅97天,創首制船歷史最短記錄;東南船廠59米三用工作拖船碼頭周期縮短到47天,縮短23天。二是接單再攀新高,一季度新接訂單28艘,合同金額58604萬美元,同比增長39.8%。截至3月31日,手持訂單175艘,合同金額35.98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其中已生效訂單143艘,合同金額27.8億美元。
福建船舶認為,一季度經濟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人民幣急劇升值,直接貶損企業效益;二是原材料等上游產品漲價,直接推動成本上揚;三是主機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影響造船周期;四是勞動力短缺和技能水平偏低,直接增加管理的難度和生產費用;五是項目推動乏力和產能擴張緩慢,直接考驗著公司對發展機遇的把握。
針對一季度經濟運行呈現的主要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福建船舶提出四項整改措施:
一是努力抑制減利過猛的勢頭,做到四個增強:一要增強危機意識。二要把握規避的三個重點:如何把手中的外匯和后續的收匯和付匯實現最大限度的保值;如何在新接單合同條款訂立和手持訂單的合同條款修訂上爭取有利,把風險和損失盡量轉嫁;如何采取聯手策略,在大宗原材料的采購中爭取主動。三要健全應對機制,建立研究和預測各類外部環境變化的工作隊伍,加強與金融等合作伙伴的協作,提升應對的層次和水平。四要強化各種運作,在外匯匯兌運作上,充分運用金融工具鎖定匯率風險,注意早收匯、早結匯,減小匯差。在主機及大宗原材料采購運作上,積極調整采購策略,爭取采用“抱團”對外談判訂貨的方式,以量的優勢爭取訂貨主動權。在已接訂單合同條款的運作上,重新核算單船或其他承包項目的效益,尤其是即將出現大額虧損的訂單,要組織強有力的談判班子,依法、有理、有度地開展補充條款的談判工作,向合作方轉移部分壓力。在新接單合同簽訂中,盡量采取適當調高合同價格、增加匯率風險分擔條款、多種貨幣組合計價、提高預付款比例等具體措施,保證應有的效益,控制和減少匯差損失。
二是努力消化各種增支因素。要強化預算執行,從嚴內部控制;加強資金運作,降低財務成本;開源節流并重,降低單位費用;科學設定消耗及人工定額,動態地抓好定額管理,嚴控各種消耗,努力降低單位生產性成本的支出。
三是不斷提升集團系統的總體實力。注重存量的發揮,2008年集團交售船舶44艘/36.42萬載重噸的生產經營目標必須完成,力爭多產多交。注重外部協調,加快項目準建。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匯報,不斷尋求問題突破的節點,提高項目協調的實效。注重科學組織,加快建設速度。對已準建或可爭取早建的項目,要認真研究策劃好項目的實施方案,籌措好資金,依照規定選好施工單位,配備強有力的現場監管隊伍,有序組織項目建設,確保項目的預期進度。注重長遠發展,引入戰略合作伙伴,聯手實施大的船舶與海工項目,對條件成熟、有望上市的企業,加快培育步伐,爭取早日上市。(鄭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