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產業奮力突圍 不斷創新開拓新市場
http://www.kblhh.cn 2008-04-21 08:30 來源:新快報
第103屆廣交會前日在廣州開幕,就在同一天,亞洲第二大電子展--"環球資源電子產品及零部件采購交易會"在香港落下帷幕。電子展上不同膚色的面孔,香港地鐵、機場快線上時時可見的拎著環球資源資料袋的買家,讓人切實地感受到盡管美國經濟不景,但全球電子產品的需求并沒有因此而降低。來自大會主辦方的信息也印證了這一點:今年前來采購的買家表現十分踴躍,遠遠超過了去年同期3萬余買家的水平,其中包括世界著名買家BestBuy、Monster Cable及Philips等。
在展會上,記者了解到,在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參展的供應商們紛紛拿出創新武器,以高質產品應對挑戰,而開拓中東、印度等新興市場也成為供應商們的新選擇。
全球電子產品需求仍增
據環球資源執行董事SarahBenecke女士介紹,本屆"環球資源電子產品及零件采購交易會"春季展覽會共設有2400多個展位,比2007年4月展會增加26%,為歷屆中規模最大的,"今屆電子展的規模較2003年首屆展會增長了四倍多,證明了全球市場對大中華地區生產優質的電子產品的需求十分迫切"。
來自環球資源方面的信息表明,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屆電子展上,來自西歐的買家增加了16%,澳洲買家增加了38%,日本買家增長了89%,中東和印度的買家都增長了19%,南美買家增加了13%,連經濟環境最不好的美國的買家也增加了7%,出乎很多人意料。
由于全球電子市場持續發展并已漸趨多樣化,本屆環球資源電子展特別增設了多個專業產品展區,包括數碼娛樂產品、數碼視頻廣播產品及互聯技術和產品。此外,本屆展會的另外9個專業產品展區還包括計算機及網絡產品、消費類電子產品、電子零件、全球定位系統、保健及個人護理電子產品、車載電子產品、通訊產品及配件、WiFi及VoIP產品和保安產品。
創新成供應商必然選擇
據悉,參加環球資源電子展的中國大陸參展商數目超過1800個,較去年同期上升33%。其中深圳地區的供應商數目就有1100余家。不少買家表示,相對于綜合性展會來說,他們更看中這種專業的電子展會的影響力和效果。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中國產品一向以物美價廉而著稱。然而在面對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的新市場環境中,創新將是中國供應商們的不二選擇。環球資源COO裴克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環球資源服務買家和賣家的30多年發展歷史中,電子行業多次演變。在目前的情況下,供應商的策略只有兩種:一是維持低成本、低價格,將企業向東南亞、印度等低成本地區搬遷;二是向價值鏈的上游轉移,因為總有買家愿意出更高的價格買質量更好的產品。產業搬遷會有很大的風險,"如果成本提高,功能和工藝也隨之提高,價格提高就不成問題了。中國供應商將有很大機會開發出創新的產品。"裴克為很肯定地說。
來自買家的說法也證實了這一點。全球知名的線材品牌Monster Cable(魔聲線材)公司高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直強調要找高質量、有創新精神的廠家做合作伙伴。其全球供應鏈副總裁RaulCorella表示:"Monster在選擇供應商時最看重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和設計能力,而不是價格。"
在本屆環球資源電子展上,也確實可以看到不少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和產品。如香港清華同方公司推出的IPTV產品,"可以兼容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視頻標準",從2005年至今,其海外業務年增長達300%以上,去年銷售額是7000萬美元,今年有望達到2億美元。
生產車載娛樂產品的豪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中不僅集成了PMP、GPS,還集成了數字電視,因而很受買家歡迎,前往現場咨詢洽談的買家不斷。
供應商擴產能拓新市場
據悉,今年"環球資源電子產品及零件采購交易會"除在香港舉辦春秋兩季外,還將在阿聯酋的迪拜及印度的孟買舉行。環球資源執行董事Benecke指出:"由于電子產品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供應商必須把握每個機會爭取更多訂單,而其中一個有效的策略便是開拓高增長的新興市場。迪拜鄰近國家和地區共計有15億名消費者,且資金十分充裕;而印度則是全球人口數量第二龐大的國家,國內的中產階層人數亦快速增加。目前在印度電子產品市場里,只有30%產自本土,對大中華地區供應商來說極具發展潛力。"
[page_break]
參展本屆電子展的部分企業表示出對中東和印度市場的興趣。中山讀書郎電子有限公司就在本屆展會上展出了針對中東市場的早教產品。
據環球資源針對大中華地區300余家電子產品供應商的"中國供應商調查報告--電子產品"的調查顯示,盡管原料成本上漲和RoHS指令的實施對生產成本構成壓力,84%的大中華地區電子產品供應商仍計劃提高產能,一半以上的供應商則計劃把價格漲幅控制在5%以下。
報告顯示,由于全球市場對電子產品需求強勁,供應商對今年的銷售前景表示樂觀。39%的受訪供應商計劃將產能至少提高20%,而47%的供應商以歐盟為主要出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