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國輕紡城啟動會展經濟元年
http://www.kblhh.cn 2008-03-27 13:48 來源:中國服裝協會
紹興與中國輕紡城有著渾然天成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蘊含著文化古城與現代文明的關聯,也有著紡織產業與專業輕紡市場的關聯。今天,紹興取得傲人的成就,離不開紡織,離不開市場,也離不開會展經濟的支撐。
盡管這個市場的所在地紹興匯聚了豐厚的資源、強大的紡織產業基礎、四通八達的商業通路、川流不息的人氣,但對于國際化的交流平臺的需求、對于國際的一線品牌的進駐渴望,讓市場的管理者們不敢有一絲懈怠。
為此,他們四處出擊,宣傳和招商引資。因為他們想把這個龐大的市場打造成一個不僅得到資本市場的垂青、新興產業進駐的“現代商貿之城”,更希望把它鍛造成為全球化時代的市場寵兒和現代化人才渴望棲身之所的“國際紡織之都”。
2007年,對于中國輕紡城而言,它的上行路線走得堅實并令人振奮。2008年,紹興縣把會展業放在了該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性產業的重要位置,并欲把它培育成為新興的優勢產業。讓人們看到通過會展業促進市場持續繁榮的中國輕紡城正在進行二次創業。
會展城市的新宣言
一個區域性展會要持久發展著實不易,一個專業性展會要不斷創新更加艱難。但當這個展會國際化、專業化的趨向愈加明顯,如此的成果,著實令人振奮。
2007年的中國(紹興)紡織品博覽會至今還令人津津稱道:466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其中紹興縣外企業214家,歐美、日韓及中國香港特區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15家,吸引來自歐美、亞太、中東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組團專業采購商18713人,入場采購達13.16萬人次,較2006年分別遞增167%和73%。同時,該展會在舉辦模式上進行了創新。通過與法蘭克福(香港)展覽有限公司等國際知名展覽公司和中介機構的全面合作,吸引大量采購商參與的同時,展務工作得到了全面改良,開始與國際知名展會接軌。
然而不安于現狀的紹興人并不滿足今天的成果,他們“爭取在‘十一五’期間把紹興縣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會展城市之一”的藍圖在2008年被濃墨重彩地勾勒出來。在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今年的工作計劃中,記者看到了這樣的文字表述:按照“培育主體、加強管理、加快發展”的發展思路,中國輕紡城將逐步形成以“紡博會”品牌展會為龍頭,紡織面料、家紡、服裝服飾、輕紡原料、紡織機械、黃酒、汽博會、房交會、藥品交易會等專業會展共同發展的會展業新格局。
在4月24日~26日的中國柯橋世貿中心,一個名為“2008中國柯橋國際紡織面料輔料博覽會暨2008中國柯橋國際紡織機械博覽會”的專業展會將強勢登場。這個由紹興縣人民政府主辦,上海歌華展覽公司和紹興縣中國輕紡城展會有限公司具體承辦的專業展會將按照專業化操作,市場化運作模式舉辦。此外,該展會組委會注重對專業客商邀請,目前已通過上海貿促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全球紡織網等機構定向邀請境外專業客商200名,境內專業客商300名。420個標準展位中進行展示的主要以紡織面料展示為主,展品涉及麻織、棉織、絲織、毛織、化纖類梭織、針織及涂層織物等類別。
10月21日~24日以“時尚、品質、綠色”為主題,以“做精做細、提升檔次”為目標的2008中國(紹興)國際紡織品博覽會依舊在中國輕紡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占據著得天獨厚產業優勢與市場資源的紹興縣如此下大力度來精心澆灌的這兩個紡織專業展會,是展示向著更加國際化與專業化軌道邁進的決心。
產業話語權從指數開始
2007年10月21日,隨著浙江省副省長金德水,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黃海,浙江省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金如,浙江省紹興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馮建榮共同啟動“見證球”,中國首個紡織指數——“中國·柯橋紡織指數”正式向全球發布。
一個把紡織產業看作當地經濟“母親產業”的區域,一個立志將自身打造成為“國際紡織之都,現代商貿之城”的區域,正在不斷穩固自己對于這個產業的領導話語權。而在信息化時代的今日,能夠通過自身的力量,向業界及時傳遞最新的交易數據,對產業從業者而言,是值得振奮鼓舞的。
在中國最大的輕紡產品交易市場——中國輕紡城發布這個指數,對占全球最大市場份額的中國紡織業來說,其意義不僅僅在于爭奪話語權、提供晴雨表,更深層的含義,還在于能夠推動行業的升級轉型,轉變中國紡織業的發展方式,提升競爭力。”一位產業專家對這個事件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而紹興柯橋為業界提供的這個“晴雨表”涵蓋了化纖原料、坯布、服裝面料、家紡面料和輔料5大類,其下又分35中類和297小類。據悉,在中國輕紡城周圍,密布著大量的紡織品生產企業;而在中國輕紡城交易的產品中,有30%以上產自紹興縣。“工貿一體”成為紹興以及中國輕紡城的產業特色,此外,“工貿一體”也讓“柯橋指數”不流同于其他的官方統計數據,顯得更加有血有肉。
[page_break]
產業的依托
2007年紹興縣生產各類化纖227萬噸,化纖布56億米,印染布139億米,服裝2.22億件(套),紡織年產值1137.11億元,占該縣工業總產值的65%;紹興縣紡織企業年銷售收入1115.3億元,占該縣工業銷售總收入的65%;紹興縣年紡織品出口49億美元,基本形成了從前道PTA到織造、家紡、服裝的完整生產鏈,紡織產能巨大,產業集群優勢明顯。
在國內外已頗具影響力與規模的中國輕紡城市場區建筑面積更是達到了220萬平方米,經營戶1.2萬余家,經營面料3萬余種,日客流量10萬人次,銷售網絡遍布世界187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中國輕紡城市場成交額達572億元,向世人交上了一份令人鼓舞的答卷。
縣政府把培育輕紡城看作是立城之本、立業之本、立縣之本,2006年由當地政府提出了實施中國輕紡城市場發展的12345戰略。要著力提高中國輕紡城集群優勢,整合市場資源,優化市場布局,加快南北中西四大市場區的合理錯位發展,形成競爭優勢明顯的紡織專業市場集群。同時,加大了對輕紡城改造力度,加快了升級步伐。
也正是在這個會議之后,東升路市場區的拆遷改造迅速推進。柯北服裝服飾輔料、家紡、紡機、坯布、產業用布、小商品等六大專業市場的培育發展正在計劃研究之中。國際會展中心、保稅物流中心等與市場配套的設施建設行將啟動。科研、倉儲、會展、物流、商貿相配套的現代化商貿之城正在屹立而起。
走出去的國際紡織之都
作為中國傳統產業的紡織業,在經歷風風雨雨的國際化貿易壁壘中,以品牌化、高科技、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與國際同類產品的競爭能力,是紹興縣作為國際紡織之都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香港、上海、北京等國際化的都市也成為紹興縣進行產業、市場、展會推介的重要平臺。在這些推介會上,境內外,紹港兩地的產業鏈頻頻上演共覓共贏,各方面經貿合作也進入實質型階段。
在“走出去,請進來”的同時,中國輕紡城管理者們對于商機的捕捉是十分靈敏的。對于一個企業而言,與奧運結緣將有可能成為其今后的跳板;而對于一個區域而言,與奧運結緣,不僅是對北京這個重要市場的搶占,讓中國輕紡城布商的產品研發、設計能力得以在更為廣闊的平臺上展示,更會帶動紹興其他紡織企業的進一步聯動提升。為此,在北京的3月28日,一個由紹興引發的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中國輕紡專業市場的討論將受到產業更多的關注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