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03-11 11:17 來源:儀器信息網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王順昌先生
十大新聞之一、我國首次修訂生活飲用水標準
隨著近日經過修訂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發布,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已達國際基本水平。2007年1月15日,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該《標準》已由國家標準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并自2007年7月1日起實施。
據了解,上述標準首次發布于1985年,本次均為第一次修訂。《標準》屬強制性國家標準,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并對原標準35項指標中的8項進行了修訂。至此,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指標數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據悉,從2008年起,3個部門將對各省非常規指標實施情況進行通報,全部指標最遲于2012年7月1日實施。
十大新聞之二、中國反興奮劑中心揭牌 實驗室設備世界最先進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網站2007年11月12日訊 今日上午,位于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中國反興奮劑中心正式揭牌。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段世杰,中國反興奮劑中心主任杜利軍等領導出席了揭牌儀式,并為中心揭牌。
杜利軍介紹,相比較國外同類的反興奮劑檢測實驗室,中國反興奮劑中心目前是面積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實驗室。中心的的儀器來源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最新購買的世界先進的檢測儀器,另一部分是中國奧委會反興奮劑機構現有的儀器。中國反興奮劑中心承擔著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反興奮劑檢測任務。
十大新聞之三、中國版RoHS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實施
由信息產業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等共6個部委制定并發布的《電子信息污染管理辦法》2007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開始對電子信息產品中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6種有毒有害物質含量進行控制,1800多種新生產的電子信息產品都必須加貼“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標志”。
該《辦法》也被稱作中國版RoHS,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的電子信息產品。《辦法》涉及了雷達設備、通訊設備、廣播電視設備、計算機、家電、電子測量儀器、電子工業專業設備、電子元器件等多類產品,覆蓋面相當廣。涵蓋了電視機、手機、計算機、音響、收音機、DVD、MP3、PDA、微波爐、電磁爐、車載雷達、半導體等產品,但不包括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
十大新聞之四、36項農殘獸藥殘檢測國家標準構筑農產品安全新屏障
從2007年3月1日開始,檢測655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124種獸藥殘留和7種生物毒素殘留的36項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36項國家標準均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包括8項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和28項獸藥殘留及生物毒素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可廣泛應用于水果、蔬菜、糧谷、蜂蜜、果汁、果酒及動物組織等產品中農藥、獸藥殘留的檢測。
這36項標準是對我國現有農、獸藥殘留檢測標準體系的完善和補充,其靈敏度滿足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及發達國家的限量要求,對于提升我國農產品檢測技術的國際地位,破解技術壁壘,擴大農產品出口,規范農、獸藥的使用,保障食品衛生安全,具有深遠的影響。
十大新聞之五、全國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開通
2007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左)、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共同開通“全國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網站(http://www.scilink.cn),旨在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的該網包括環渤海、東北、西北、長三角、西南、華中、泛珠三角七大區域,并建有涵蓋中國內地三十一個省市區一級的協作共用平臺。
全國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以推動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避免重復購置、提高現有資源使用效率為目的,采取國家、區域、省市三級科技資源開放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示范輻射作用;以建立大型儀器實物資源共享服務為核心,通過區域內合理分工和優勢互補,集成發布全國儀器信息、分析測試方法、大型空氣動力試驗設備、化合物譜圖等資源。
[page_break]
十大新聞之六、武鋼首次向美國熱電轉讓鋼中氧分析技術
2007年3月26日,武鋼向美國熱電公司轉讓鋼中全氧分析技術協議簽字儀式在工程技術集團舉行,這是武鋼首次向國外輸出鋼中氧分析專業技術。
隨著武鋼品種結構優化,“雙高”產品比例不斷提高,純凈鋼的科研、生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知悉鋼中全氧的含量,但鋼中全氧分析技術一直是冶金分析技術的一個難點,取樣、抽樣和分析技術都存在著很大難度,是全氧分析的瓶頸,堪稱冶金分析技術的世界難題。近年來,武鋼質檢中心的分析技術人員在實踐中反復摸索,提出了用熱電公司直讀光譜儀快速分析鋼中氧的實用技術,并成功應用于純凈鋼生產,為產品質量改進與工藝控制提供了有力保證。作為武鋼技術輸出歸口單位的工程技術集團積極與外方進行有效的商務交流,與質檢中心一起成功將這種分析方法中涉及的相關技術向直讀光譜儀的生產商——美國熱電科技儀器有限公司進行有償技術反轉讓。
十大新聞之七、BCEIA 2007成功舉辦 BCEIA金獎及CAIA獎頒布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批準,中國分析測試協會(CAIA)主辦的第十二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及展覽會(BCEIA 2007)將于2007年10月18日至23日分別在北京友誼賓館(學術報告會)和北京展覽館(分析儀器展覽會)舉行。本屆大會主席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劉燕華博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由中科院施蘊渝院士擔任。從1985年開始,BCEIA已經成功地舉辦了十一屆。
10月21日上午十點半,2007BCEIA金獎及CAIA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展覽館A廳隆重舉行。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有王順昌、馬錫冠、 潘甦民、鄧勃、蔣士強、章詒學、儲曉剛、周振、朱雷、汪正范等。潘甦民先生主持了2007 CAIA頒獎儀式。
十大新聞之八、上海市人大通過地方立法促進大型儀器共享
2007年8月16日,《上海市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規定》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的大型科學儀器不僅將向社會開放,還將加強與長三角其他城市合作,參與全國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協作共用。
《規定》明確:共享服務平臺將與長三角其他城市聯動合作,參與全國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協作共享網絡。據悉,通過目前已開通的長三角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協作共用網,蘇浙滬三地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可通過該系統查詢并共享區域內384家單位的3620臺(套)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其中價值5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施達2069臺。有關人士介紹,《規定》出臺將有助于進一步縮短區域內企業與公共資源之間的距離,特別有利于中小型企業的技術創新,為不同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
十大新聞之九、龐國芳研究員成為我國首位榮獲AOAC獎科學家
國家質檢總局首席研究員、秦皇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主任龐國芳,近日榮獲2007年度國際AOAC資深專家獎,成為AOAC設立該獎項26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 國際AOAC(國際公職分析化學家聯合會的簡稱)于1884年在美國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農產品食品行業性國際標準化組織,至今已研究建立了2700多個分析方法國際AOAC標準。由龐國芳科研組組織12個國家、33個實驗室協同研究開發的分析方法,目前已被許多國家采用,對世界農產品食品安全控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AOAC年會上共5名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受到表彰,除龐國芳外其余4名均來自美國。本次年會還對龐國芳科研組近年來開發農獸藥多殘留同時檢測技術給予了很高評價,其中關于蜂蜜、果汁、果酒中450種農藥多殘留氣相色譜-質譜和液相色譜-質譜檢測技術,已被AOAC立項,將作為國際AOAC標準做進一步深入研究。
十大新聞之十、東西電子推出國產首臺商用四極桿GC/MS聯用儀
儀器信息網2007年1月18日北京電:由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推出的國產首臺商用單四極桿GC/MS聯用儀新聞發布會,今天上午九時在北京西苑飯店一層燕樂堂隆重舉行。近二百位來自有關政府部門的領導以及中國分析測試及儀器行業的各界人士共同見證了中國精密分析儀器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時刻。
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鷗先生代表制造廠家向大會致辭。作為中國分析儀器行業的一家高科技民營企業,東西分析經過五年時間的艱苦努力,前后投入資金超過600萬元,終于在今天,使中國分析儀器市場重新見到了國產質譜儀的身影,從而一舉打破了進口儀器在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此外,通過這個項目,東西分析另一個重要成果是鍛煉了自己的產品研發隊伍,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在致辭當中,李總還特別感謝了參與這個項目的合作單位以及有關專家,沒有他們的鼎力相助,東西分析完成該項目也許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備注:2008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簡介
為了推動中國科學儀器行業健康、和諧、可持續快速發展,并為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儀器生產(銷售)企業、儀器用戶單位、相關媒體提供最有效的交流平臺,在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和中國顆粒學會的大力支持下,由儀器信息網(www.instrument.com.cn)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聯合主辦的“2008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于2008年3月11日8:30-17:30在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隆重召開。
本屆年會得到了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有關協會、學會領導鼎立支持,邀請了多位業內知名專家就科學儀器技術發展趨勢及市場動態做精彩報告,并有多位著名國內外儀器廠商負責人就企業發展戰略進行演講;本屆年會對2007年度的儀器廠商品牌、儀器產品、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盤點并舉行隆重的頒證儀式。
有關政府部門、協會、學會領導及業內知名專家,百余位儀器研發、使用和采購單位的負責人,百余家儀器廠商負責人,約二十家專業媒體朋友等近四百五十人參加本屆年會。
每年一度的“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是為了進一步促進科學儀器“官、產、學、研、用”有機結合,著力搭建儀器用戶與國內外廠商、業界專家學者之間有效互動交流平臺,力求對中國科學儀器發展進行較為全面總結和展望,力爭把最前沿的行業市場信息、最實效的企業戰略管理理念、最新的科學儀器技術資訊帶給每一位參會者。
為了將“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越辦越好,進一步擴大年會實質效果,年會組委會真誠期待您的關注,并誠摯地希望您對年會形式或內容提出寶貴意見,相關事宜請聯系:李云濟博士,010-51654077-8022,lynn@instrument.com.cn
關于本屆年會相關具體情況和后續報道請訪問:http://year2008.instrume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