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價高臺跳水 不銹鋼企業遭遇寒流
http://www.kblhh.cn 2007-12-03 11:47 來源:中國工業報
10月30日,寶鋼股份發布了今年三季度業績報告,7~9月寶鋼實現每股收益0.14元,實現凈利潤23.89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9.68%。
對于為何凈利潤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降,寶鋼股份的解釋是:寶鋼股份第三季度利潤較去年三季度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三季度不銹鋼產品效益大幅下滑所致。受鎳價大幅下降影響,三季度不銹鋼產品銷售價格急劇下降,而上半年高價鎳原料從采購到生產需要一定的周期,高價成本在三季度集中體現,使三季度寶鋼股份的不銹鋼效益比二季度下降21億元。
我國鎳礦資源比較貧乏,主要從印尼、菲律賓和澳大利亞進口低品位的鎳礦石來生產低等級的生鎳鐵,是鎳礦資源的凈進口國。如中冶集團就多次組團赴紅土鎳礦蘊藏豐富的菲律賓和印尼調研,與印尼國家礦業公司和菲律賓的幾大公司簽訂了2007年的供應協議。
另外,國內鎳需求的近70%來自不銹鋼行業。不銹鋼行業屬于加工制造業,競爭較為充分,成本構成中鎳占80%左右。
也就是說,對于國內不銹鋼生產廠家,一面在原料端自身的議價能力較弱,另一面產品端卻又受市場左右。所以一旦鎳價坐上“過山車”,那么國內不銹鋼廠商就會出現嚴重不適應癥狀。
自1985年到2006年的21年間,鎳價總體上比較平穩。但在最近的兩年中,鎳價出現的瘋狂起伏,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不銹鋼行業由此受到嚴重的沖擊和影響。
原料成本的壓力使一些大規模不銹鋼生產企業都考慮增產含鎳量低的不銹鋼產品,平衡各系列鋼材產品的利潤。此外太鋼不銹(000825)還應用以鐵水為原料的工藝進行生產,以降低不銹鋼的生產成本。而對中小型不銹鋼廠來說,以他們的生產規模和資金、研發實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調整不銹鋼的產品結構和開發低鎳新產品,面對高價鎳,只能“硬扛”。
鎳價飛漲的同時,不銹鋼產品的價格也隨之上漲。然而,到了今年5月中旬,高企的鎳價突然開始“飛流直下”,到8月份更是跌到了27600美元/噸的谷底。同時,不銹鋼價格也隨之掉頭下沖。
鎳價跳水,按理說應該是不銹鋼生產企業所期望的,然而事實卻是不銹鋼生產企業再次遭了殃,原因是這些企業所用的鎳大多是一兩個月前高價位買進的。不銹鋼價格的不斷下跌,導致企業出廠價格與市場交易價格差異較大、貿易商交易積極性差,并進而導致了高庫存,直接影響了整個不銹鋼市場的正常運轉。
2007年6月,國內幾大不銹鋼企業決定聯手減產,以穩定不銹鋼市場。據統計,國內太鋼、寶鋼、張浦、聯眾、酒鋼五大不銹鋼廠6月熱軋商品材產量共計達17.71萬噸,較去年同比增加5.01萬噸,同比增幅39.4%;較上月產量減少5.2萬噸,環比下降22.7%。但是,二、三季度間鎳價的持續走低,加上庫存量達到歷史高點,所以在產量減少、執行量不減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市場仍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可以說,鎳價跳水,讓一些大型不銹鋼企業不同程度地“閃了腰”。作為國內幾大不銹鋼生產企業之一,寶鋼在這次“鎳價門”事件中受傷相對比較嚴重。
在今年寶鋼股份中期報告中亦提到,不銹鋼市場發生急劇變化,近期疲軟態勢尚未改觀,而上半年高價鎳原料由于從采購到生產需要一定的周期,其高成本將在下半年體現,使不銹鋼產品存在一定的虧損風險,不銹鋼產品經營風險加大。
與寶鋼的重創相比,同樣是國內不銹鋼生產大戶的太鋼在這次鎳價風波中卻是輕傷而退。據了解,太鋼鎳原料一般是提前一個月買入,而寶鋼去年買入了不少高價鎳,庫存量更多些。
業內人士表示,寶鋼已經在組織體制和運作機制上采取了相關措施,同時在采購、制造、研發、營銷等全過程采取了相關對策,提高抗風險能力。據預計,四季度寶鋼不銹鋼產品盈利情況將比三季度有所好轉。
[page_break]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寶鋼的不銹鋼業務終將回暖,但對飽受高鎳價和價格大幅波動之苦的生產廠商來說,春天的真正到來,還需要一個新的、能夠帶來相對穩定的鎳產品價格的形成機制。(謝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