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珠海將建世界首座海島可再生獨立能源發電電站
http://www.kblhh.cn 2007-10-16 09:31 來源:廣州日報
世界首座綜合利用太陽能、風能、波浪能的海島可再生獨立能源發電的電站將落戶廣東珠海,根據規劃,該項目2008年底可以完成投產發電。
據廣州日報10月13日報道,世界首座綜合利用太陽能、風能、波浪能的海島可再生獨立能源發電的電站將落戶珠海擔桿島。
10月12日,珠海市萬山海洋開發區和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就“海島可再生獨立能源系統研建”項目進行簽約。據介紹,該項目是國家“十一五”863科技計劃項目。
據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源實驗室游亞戈主任介紹,海洋能通常指蘊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差能以及海洋風能、太陽能等。目前,除潮汐能、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比較成熟外,其他能源的開發尚處在技術研究和示范試驗階段。
游亞戈表示,“海島可再生獨立能源系統研建”項目將建成世界首座含太陽能、風能、波浪能的海島可再生獨立能源示范系統。
據介紹,該系統無需電網或其他任何動力系統輔助,便可獨立運行,為300人左右的海島提供電力和淡水。
游亞戈表示,此項技術采用了多項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在系統優化集成、抗臺風、能量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先進性和獨創性。
目前中國小型波浪發電技術已經實用化,單獨的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也比較成熟,但三者綜合利用,在世界上還是首創。
該項目是國家“十一五”863科技計劃項目,按計劃2007年年內將動工,總裝機容量為200kW,年發電量達10萬kWh,在供電的同時多余的能量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年產淡水量達1萬噸。
據介紹,上述能量80%以上由波浪能、風能、太陽能裝置提供,完全可以供擔桿島上居住的數百居民照明使用,同時轉化的淡水可以有效緩解島上居民淡水使用緊缺難題。
游亞戈主任表示,該項目的難點在于采用三種不穩定能源為不穩定的用戶供電,而且是獨立運行發電。由于能源和用戶均不穩定,因此,需要較大的蓄電池容量,較大的充電、逆變能力,還要具有較強的能量調節手段,如通過海水淡化消耗過剩能量等,而波浪能發電利用的則是海面波浪上下運動的能量。
根據規劃,該項目2008年底可以完成投產發電,屆時擔桿島上的居民將可遠離現有的柴油高成本發電。
據了解,目前珠海海島以柴油發電為主,柴油發電能耗大、運輸成本高,居民用電成本每度超過三元多,如果該項目投產后,該島居民用電成本可以降低一半。
另外一大好處是海洋能蘊藏豐富,分布廣,清潔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