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發展含隱憂 PLM提升中國制造水平
http://www.kblhh.cn 2007-10-09 10:02 來源:賽迪網-中國計算機用戶
在全球享用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產品時,有些制造廠商正在面臨信任危機,其產品開始被頻頻質疑。
全世界每四雙襪子,就有一雙是中國生產的。全世界七成的玩具也是中國制造的。同樣,國際著名服裝公司也離不開中國,物美價廉的中國紡織品和優惠的服裝加工費用,正在成為這些公司創造更多財富的首選。
在全球享用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產品時,有些制造廠商正在面臨信任危機,一些產品開始被頻頻質疑。
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作為產品概念的提出到產品退出市場這一過程中對產品信息的管理,開始受到企業的廣泛關注。
眾多涉足PLM領域的廠商也認為,PLM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化解當前所面臨的危機,同時還將成為提升制造業水平的有效途徑。
玩具廠商鎮泰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玩具OEM(原始設備制造商)廠商,其生產部董事黃達智說,在公司引進PTC的PLM后,鎮泰的研發能力日益鞏固,現在已經從典型的玩具OEM廠商成為了一家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廠商。
快速增長的市場
PLM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商業步驟。
PLM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協同制造、管理、傳播的相容解決方案。而且在擴展企業的概念設計到生產周期末期這個階段,利用產品信息的發布,將人力資源、加工程序、商業模式、信息都整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PLM組織起了公司和其擴展企業的產品信息中樞。
因此,通過實施PLM,中國制造企業可以實現從原材料控制、產品生產全過程控制以及分銷、售后等所有環節進行質量控制。更重要的是,PLM可以縮短產品的研發、上市和銷售周期,并幫助中國企業開展自主創新。
PLM作為一種新的產業,它帶來了產品和生產過程的創新,這正是許多公司初始階段的基礎。
目前,中國制造業正處于一個從規模到產品創新和提升產品質量的轉型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PLM以產品為核心,圍繞產品生命周期中各個階段產品數據的生成、變化進行科學而有效的管理,將有效地提升產品質量。
另外,中國企業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以低成本為主要優勢的層面上,人力的優勢將逐漸被能力的優勢所替代。在這個過程中,為創新提供動力的PLM具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今年年初,由CIMdata發布的研究數據表明,2006年整個PLM市場增長了10.4%,達到201億美元。預計PLM的投資額在未來5年里將以平均8.5%的速度繼續增長,到2011年市場份額將超過300億美元。
對于企業來說,PLM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目前中國企業不管是對PLM的認知上,還是在部署PLM上,都存在一些問題。
PLM認知存誤區
西門子UGS Teamcenter產品營銷資深總監Bill Boswell也認為,目前許多公司選擇PLM軟件時存有誤區。
“一方面,企業對產品生命周期的關注非常細致,他們要滿足當前需求、解決現有問題;但另一方面,從更廣泛的視角(即應對競爭和引領行業的區別)出發,這一過程又難免稍顯缺乏遠見。”Bill Boswell說。 [page_break]
比如企業對員工使用過時信息、訂購的零件錯誤、周期時間因溝通錯誤而延遲等信息都很重視,而在各PLM供應商的幫助下,企業對哪些軟件產品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都非常重視。
不過,該過程忽略了一些關鍵性的東西,因為它僅僅局限于簡單地檢查“出現了什么問題”,而不能解決更廣泛的商業挑戰,真正地使一個組織實現脫胎換骨的改變,將其競爭力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Bill Boswell認為,人們應該考慮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過程,以及公司業務如何在未來得以不斷演進,從而從PLM系統中獲得更多價值。
Bill Boswell所指出的僅僅是企業在選擇PLM時存在的誤區,事實上,PLM在應用上同樣面臨尷尬。
“目前,中國企業應用PLM進行質量控制的還很少。”SAP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張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在張浩所接觸的企業用戶里,許多企業在PLM上的應用還集中在產品研發階段。比如,許多制造業企業從產品研發的角度出發,希望通過應用PLM縮短研發周期,并對研發成本進行控制。
“很多企業還沒有從項目管理的角度去考慮PLM的應用。”張浩說,“只有PLM從數據管理向項目管理邁進,它才能更好地幫助企業進行產品質量的管理、規劃和審計。”
而在CIMdata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把整個PLM市場初步劃分為兩個部分:信息創建及分析應用(工具類),協同產品開發管理(cPDm類)。
雖然PLM消費增長速度最快的部分是cPDm,但一直以來,軟件工具是最大的投資部分,這些PLM工具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等。與工具類PLM相比,cPDm致力于協作、管理和產品相關信息共享。
這部分涵蓋了許多技術和方法。例如PDM、協同與可視化、數據交換、項目管理、符合性管理、戰略資源、企業應用軟件整合、流程管理等。
落實PLM關鍵在集成
有分析人士稱,對于實施PLM的客戶而言,他們將會發現其與ERP的實施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就是參與實施的人員眾多。在將PLM從以工程為中心轉為跨職能領域時,部門協作方面的挑戰開始出現,眾多的業務負責人與IT經理進行合作。
客戶還必須考慮配置與定制及使用技術標準的問題。因此,組織的ERP/PLM供應商和ECM(企業內容管理)供應商之間的互操作性或合作問題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考慮,系統集成合作伙伴的專業知識也是同樣重要的考慮。有專家建議說,與這些供應商建立長期的關系是將PLM在企業級上應用時的一個關鍵成功因素。 [page_break]
SAP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張浩對此也十分認同,據他介紹,雖然SAP很少針對PLM進行額外的說明,其實在SAP的解決方案里已經融入了PLM的思想理念,如今,在SAP的客戶里,有一半的人都在應用與PLM相關的功能。
作為一家從CAD發展而來的PLM廠商,PTC公司的高級技術經理趙文功也認為,PLM和ERP從功能上是需要緊密集成的,但不是簡單的點對點集成,不只是PLM單向地把數據傳給ERP,而是雙向的,多點的集成。
實際上,PTC對PLM和ERP的整合方面已經有了一些解決方案,因為客戶在整合ERP和PLM的時候,PLM中很多的信息要被傳送到ERP系統里去。
以PTC的Windchill為例,它對SAP等其他的一些ERP系統的整合,已經具備了一套解決方案,當數據在Windchill里發生變化時,馬上就能在ERP系統中體現出來,相反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