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化纖業重點技術裝備國產化
http://www.kblhh.cn 2007-04-24 11:11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了《化纖工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確立了“十一五”期間化纖工業發展由數量型向技術效益型戰略轉變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化纖工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并提出了發展高新技術纖維、生物質纖維以及差別化纖維的技術方向。
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副司長賀燕麗就此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國內需求的持續增長仍將是化纖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而同時,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靠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來維持經濟快速增長的路子已經難以為繼。今后,各類纖維材料高新技術的突破及推廣應用不斷加速,將成為新時期化纖工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常規品種具備國際競爭力
圍繞建設化纖技術強國的核心目標,《指導意見》提出了“十一五”化纖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在產業技術發展方向上,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纖維和生物質工程材料,常規化纖產品要加強差別化纖維的研發及應用開發,著力提升競爭力。在產業區域布局方面,要根據不同地區化纖發展的基礎和資源條件,合理規劃,促進區域結構的優化;充分發揮化纖骨干企業在重點技術裝備國產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實施重點裝備國產化;加快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提高產業集約化發展水平,增強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能力。
《指導意見》在綜合分析化纖工業現狀和面臨形勢的基礎上,對“十一五”化纖工業發展的主要經濟指標作了預測,并對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指標提出了約束性目標要求。
“預計到2010年,化纖產量將達到2350萬噸,產業、產品結構更趨合理,東中西部協調發展,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萬元增加值耗電比“十五”末降低20%,耗水降低10%;噸纖維廢水排放量降低10%,廢氣排放量降低10%。”發改委指出,圍繞上述目標,力爭到“十一五”末,初步把我國建成世界化纖生產和研發基地,化纖各主要常規品種具備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在一些重要高新技術纖維品種上,取得產業化成果。
提高重點品種裝備國產化水平
《指導意見》同時提出,“十一五”期間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將面臨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產業區域布局、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加快重點技術裝備國產化進程、推進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積極推進企業重組等六大主要任務。
在加快重點技術裝備國產化進程方面,《指導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化纖骨干企業在重點技術裝備國產化中的重要作用,堅持自主創新與消化吸收相結合,強化集成創新和工程化,加強產學研聯合,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實用技術,注重節能、高效和環保型化纖及化纖原料裝備的開發與應用。進一步提高重點化纖品種的國產化裝備技術水平和工程化水平,并積極鼓勵化纖生產企業采用國產化先進技術進行改造。
具體而言,首先要加快年產60萬噸及以上PTA成套國產化裝備、日產200噸及以上的滌綸短纖維成套裝備、新型粘膠連續紡及錦綸大聚合(日產100噸及以上)等重點技術裝備的國產化進程。
二是積極推進差別化纖維生產工藝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如氨綸原料輔料及配套油劑、添加劑、催化劑等生產助劑的國產化研發;直紡滌綸超細長絲成套工藝技術、噴絲板及高效新型卷繞頭(速度大于6000米/分鐘,定軸長大于1.5米)等關鍵部件的開發。
三是集中力量,加快碳纖維、芳綸等高新技術纖維配套裝備和關鍵部件的產業化攻關開發,強化工藝軟件和裝備的一體化研究,力爭實現產業化突破。